微小基因变化使流感病毒更具致命性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1997年,一种特别致命的流感病毒席卷香港,导致三分之一的感染者死亡。关于这种被称为H5N1的致命毒株的新研究揭示了它与更温和的流感的不同之处。令人恐惧的答案是:差别不大。“我们发现,一个特定基因(称为PB2)中少数非常微小的基因变化会对流感病毒的毒性产生重大影响,”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吉弘川冈说。“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变异,而且仅仅少数变化就可以使非致病病毒具有高致病性,因此我们应该假设任何新毒株或亚型的爆发都对人类具有潜在的危险。”

川冈及其同事今天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在小鼠身上测试了H5N1的样本,小鼠对该病毒的反应与人类相似。根据实验动物的反应,他们将样本分为两组:高致命性和相对温和的毒株。接下来,他们从头开始基因工程改造流感病毒,并开始将致命和无害病毒的基因逐一替换到其中。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缩小了导致H5N1毒株如此危险的关键差异,即PB2基因的一个RNA单元的单个变化。

科学家认为,PB2基因可能编码一种酶,该酶有助于病毒迫使宿主细胞产生更多的病毒颗粒。“我们不知道我们研究的突变是否与该过程有关,”川冈补充说,“但我们的下一步将是找出答案。”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