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消灭引起疾病的害虫吗?没那么快

根除有害物种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采采蝇。

昏睡病(或锥虫病)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流行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衰弱性疾病。当引起这种疾病的寄生性原生动物在被嗜血的采采蝇传播后数周或数月进入神经系统和大脑时,它会使受害者陷入急剧衰退,表现为抑郁、攻击性、精神错乱行为、睡眠模式紊乱,如果不治疗,则会导致死亡。

令人欣慰的是,一项协调一致的跨国努力在本世纪已将该疾病的报告发病率降低了 92%,从 2000 年的 26,550 例降至 2016 年的仅 2,164 例。这使得对抗昏睡病的斗争有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到 2020 年消除该疾病的目标,根据十二月发表在《PLOS 被忽视的热带病》上的一项研究。由于减少采采蝇数量的方法日益复杂,在同一时期,人们面临感染风险的地区也减少了 61%。

为什么不一劳永逸,通过从整个非洲大陆根除采采蝇(发音为 TET-see)来结束昏睡病呢?这是非洲联盟泛非采采蝇和锥虫病根除运动的既定目标。但是另一项新研究,于 12 月发表在《BioScience》杂志上,呼吁重新审视这种方法。“重要的伦理问题仍然存在:根除采采蝇在道德上是否合适?”昆虫学家杰雷米·布耶及其合著者写道。布耶说,这项研究为正确思考一个问题制定了一个方案,这个问题比乍看起来更不简单、更重要。布耶曾在塞内加尔从事采采蝇控制工作七年,现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从事害虫控制计划。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首先,根除采采蝇不是要摆脱单一物种,而是要摆脱整个名为 Glossinidae 的分类学科,该科在非洲有 31 个物种和亚种。保护主义者通常从不属于它们的栖息地根除引入或入侵物种;但研究指出,采采蝇是非洲本土物种,并且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和独特的进化历史”。

雌性一次在其腹部抚养一只幼虫,并像哺乳动物一样“分泌乳汁”,在子宫内喂养它。当她最终排出幼虫时,她已经为它提供了足够的食物,使其能够钻入地下,作为蛹成熟,并在大约一个月后变成成虫。这些特征有助于证明保护主义者所说的“内在价值”——既指物种赋予自身生命体验的价值,也指其作为独特物种的进化和生态特征的价值。

但该研究的合著者、博伊西州立大学的尼尔·卡特表示,在研究人员制定思考采采蝇根除问题的方案时,证明内在价值的合理性被证明是难以捉摸的量化“工具价值”更容易——一个物种对人类、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成本和收益。例如,一方面,采采蝇可能对牲畜和人类都具有毁灭性;在桑给巴尔岛上消灭这些昆虫使更多的小农户能够饲养牛,将其收入提高了 30%。另一方面,清除采采蝇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牛侵占自然区域,从而与野生动物发生冲突。

在考虑了如此多的利弊之后,该研究得出结论,“完全基于工具价值的论点并不能为全球根除采采蝇提供有力的支持。”但该研究表示,“在道德上是合理的”去识别采采蝇构成威胁的地区,然后控制或消除当地种群。

对于作者来说,重点在于重要的是要认真思考伦理和实践影响,而不是仅仅根据最初的冲动来根除害虫。例如,卡特说,在印度孟买市中心的国家公园里消灭豹子似乎是常识——孟买市已围绕公园发展成为一个拥有 2000 万人口的城市。但事实证明,豹子主要以城市中数量庞大的野狗为食。因此,失去捕食者可能会大大增加狗咬伤和狂犬病的发生率。

几乎不可能预测一个物种未来的工具价值。例如,矛头蝮曾经被认为只是一种致命的南美洲蝰蛇。但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其毒液成为首批 ACE 抑制剂药物的来源,这是一种改变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卡特表示,他对人类越来越愿意“公开害虫物种的所有益处和成本”“并作为一个社区达成结论,而不是必须说,‘哎呀,为时已晚’”,感到乐观。

津巴布韦兽医服务部采采蝇和锥虫病控制中心前主任格林·维尔表示,他欢迎该研究反对根除的立场。但他也严厉批评了布耶的雇主国际原子能机构,因为它大力推广“不育昆虫技术”——一种通过释放大量经过辐照消毒的苍蝇来破坏昆虫繁殖的方法。他说,这项技术过于昂贵,并且对采采蝇无效,与其说它改善了非洲人民的健康,不如说它更多地是为了提升国际原子能机构展示原子能和平用途的议程。布耶表示,他早在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之前就开始了这项研究,并且该研究不是关于不育昆虫技术,而是关于根除的伦理。

格拉斯哥大学锥虫病专家迈克尔·巴雷特表示,“人们已经尝试消灭采采蝇 100 年了,但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成功”,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最近最大的成功来自“浸有杀虫剂的小型目标物”——廉价的手帕大小的蓝色织物,放置在采采蝇出没地区的棍子上。苍蝇被颜色吸引,并在着陆时沾上杀虫剂,从而“令人难以置信地减少了采采蝇的数量和疾病的发生率”,他指出。

巴雷特曾担任世卫组织 2018 年消除该疾病工作组的主席,他对一种流行病学技术也持乐观态度,该技术计算了疾病通过采采蝇叮咬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频率。感染的数学建模可以估计将传播降至零所需的采采蝇数量减少量。它消除了疾病,但不一定消除了苍蝇本身。

另一个乐观的原因来自于昏睡病治疗方法的改进,昏睡病有两种类型。目前的治疗方法充其量是不方便的。一种类型的疾病需要每天静脉注射两到四次,至少持续一周——这在昏睡病最常见的偏远、孤立和贫困地区是一个挑战。另一种类型需要注射,这种注射非常痛苦,被比作将辣椒直接注射到心脏;它还会导致每 20 名患者中就有 1 人死亡。但去年年底,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了一种名为非西硝唑的新药,该药为药丸形式,用于治疗第一种类型的昏睡病。预计很快将批准其用于治疗另一种类型,非洲个别国家批准使用该药似乎也很有可能。

这些发展可能会使拟议的根除采采蝇不仅显得不切实际,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也显得无关紧要。

关于 理查德·康尼夫

是一位屡获殊荣的科学作家。他的著作包括《物种追寻者:英雄、傻瓜和对地球生命的疯狂追求》(W. W. Norton,2011 年)。

更多作者:理查德·康尼夫
SA 健康与医学 第 1 卷 第 3 期本文最初以“我们应该消灭引起疾病的害虫吗?没那么快”为标题发表于 SA 健康与医学 第 1 卷 第 3 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62019-4rNS4f3wx1zI3gaGWOdsDo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