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市大脑

城市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方式。我们能否创造出改善大脑健康的城市?

卡姆·弗洛伊德

大约四十年前,中国聚居地深圳还是一个人口约3万的简陋渔村。如今,得益于1979年开始实施的鼓励外商投资政策,这个沉睡的社区已成为一个拥有约1000万人口的制造业中心。

深圳的成功与中国珠江三角洲更广泛的发展相符。根据世界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这片曾经主要是农业用地的地区已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城市区域。该区域的城市总人口约为5700万,超过了包括加拿大、阿根廷和南非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人口。该区域的发展是全球城市化趋势的生动例证。现在,数十亿人的健康和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与城市的增长联系在一起。

1800年,地球上只有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这一比例呈爆炸式增长,直到2008年达到50%。这种引人注目的 demographic 转变没有放缓的迹象。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66%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其中90%的增长将发生在非洲和亚洲。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城市化的影响是巨大且范围广泛的,它塑造了经济、环境等等。这种影响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同样真实。因此,随着城市生活成为人类的主流,我们面临着精神疾病日益高涨的浪潮——我们已经在包括深圳在内的许多地方看到了这种情况——但也面临着创造能够促进精神健康的城市的机会。

城市风险中心

从公共卫生,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再到接触传染病和污浊空气,城市对我们健康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情况早在我们现在的时代之前就已存在。当工业革命带来城市扩张浪潮时,许多文学和社会评论家,包括英国的查尔斯·狄更斯和法国的埃米尔·左拉,都写到了人口密度、犯罪和污染的危险。

公共卫生界收集了数十年的证据,将城市生活与癌症、哮喘、抑郁症和总体死亡率等疾病风险的增加联系起来。最早提出城市也影响大脑运作的社会学家是罗伯特·法里斯和 H. 沃伦·邓纳姆,他们记录了芝加哥贫民窟中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集中现象。1939年,他们推测城市某些地区的社会解组可能会在某些人身上产生孤立感,并导致心理困扰。

随后的研究将城市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与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例如,2010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城市地区患情绪障碍的风险高出39%,患焦虑症的风险高出21%。

城市也与较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发生率有关。虽然美国犯罪率在过去25年中稳步下降,但一些城市社区的暴力事件集中导致这些地区的 PTSD 发生率上升。问题的范围可能令人震惊。当研究人员开始检查芝加哥库克县约翰·H·斯特罗格医院(每年治疗近2000名枪伤和刀伤等创伤性损伤患者)的患者时,他们发现超过40%的受访患者表现出 PTSD 迹象。

城市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我们的精神健康。例如,通过将大量人口聚集在一起,城市使焦虑更容易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人口中传播,几乎像一种传染性病原体。这种现象的名称是“社会传染”。虽然社会传染的原因尚有争议,但它可能在于我们人类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例如,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在2011年进行的一项回顾,许多没有亲身经历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事件的纽约人,也报告了通常在直接经历暴力和创伤的人群中看到的焦虑。

虽然城市往往比农村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医院、财富、购买食物的地方——但城市人口并非都能平等地获得这些资源。缺乏获得途径,再加上噪音、犯罪和污染等压力源,会使城市居民感到紧张,从而影响精神健康。

这些压力源并非偶然出现。它们是强大的结构性力量——其中包括种族主义、教育水平、环境污染物和收入不平等——的结果,这些力量是城市社会、经济甚至物质特征的基础。它们共同塑造了创造或限制健康各个方面的条件。例如,种族主义住房做法导致了居住隔离,从而使犯罪集中在某些城市地区,损害了身心健康。而收入不平等,在城市中尤为突出,是许多低收入家庭精神健康问题的主要驱动因素。

结构性变革的力量

鉴于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中,我们如何才能建设能够改善而不是损害我们精神健康的城市?解决方案在于重新思考一些塑造城市生活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的结构性条件。

2016年8月,美国前住房和城市发展部 (HUD) 部长朱利安·卡斯特罗公布了一项非常符合这一思路的计划,提议制定一项法规,以降低美国城市约128,000套 HUD 资助住房单元中允许的铅暴露水平。铅暴露与抑郁症和惊恐障碍以及其他健康状况有关;更严格的监管和更好的铅水平监测将有助于保护精神健康。

HUD 还将目标瞄准了居住隔离,最近发布了一项新规则,以加强经常执行不力的《公平住房法案》。鉴于我们对隔离与压力之间联系的了解,政策层面的变化有可能减轻不公平和有害现状的影响。特朗普政府已誓言要全面减少联邦法规,这些政策是否会继续下去,还有待观察。

中国是世界上一些发展最快的城市的所在地,刚刚开始认识到并努力解决与城市化相关的精神健康风险。根据张丹及其同事在 2011 年进行的一项分析,在深圳,精神健康问题约占该市总体疾病负担的 20%,是任何中国城市报告的成人精神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城市。

应对这一问题的第一步是让精神疾病摆脱污名的阴影,污名阻碍了患者及其家人寻求帮助。幸运的是,中国已开始通过2013年颁布的第一部国家精神卫生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法还呼吁进行一系列改革,重点是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中国和其他城市化国家还需要应对人口快速涌入城市带来的污染、拥挤、住房不达标和其他问题的影响。

风险很高。政治领导人现在做出的选择将决定未来几年城市精神健康的发展轨迹。鉴于大多数人类将居住在城市,更健康的城市最终意味着更健康的世界。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