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廉价且简单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在紫外线照射下可实现自清洁。他们的系统为自清洁电极提供了一条途径,该电极在环境和生物医学传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检测水中的污染物到监测血液中的药物,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翻开任何关于化学或生物传感器的书籍,你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关于电化学设备的内容。这种普遍性证明了基于电极的传感的重要性和优势;而含有纳米材料的电极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表面体积比,这可以提高它们的灵敏度并降低成本。
然而,基于纳米材料的电极非常难以保持清洁,这阻碍了它们在环境和生物医学传感中的应用。例如,河水含有可能污染电化学传感器并阻止其重复使用的物质。在另一个例子中,多巴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尤其是在帕金森病中)在其电分析检测过程中会污染传感器,从而阻止重复使用。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为了解决污染问题,路易吉·法尔西奥拉及其在米兰大学的团队研制出一种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光敏二氧化钛顶层,可以直接用紫外线清洁并重复使用以检测多巴胺。二氧化钛覆盖着高度有序的银纳米粒子分布(实际的传感工具),排列在二氧化硅底层上。
基于二氧化钛的自清洁表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从自清洁窗户、汽车和水泥到自消毒医疗设备。这些应用都使用相同的基本化学原理进行清洁:来自阳光或人造光源的紫外线会在二氧化钛涂层上诱导光催化作用,从而分解有机污染物。法尔西奥拉的团队已将相同的原理融入到他们的传感器中。
法尔西奥拉解释说:“之前有一些自清洁电极的例子,但我们的设备更简单,而且制造成本可能也更低。”
法尔西奥拉的团队首次重要地证明,他们的二氧化钛顶层不仅可以清洁纳米粒子改性电极,还可以保护它们,防止银传感层的氧化和降解。“该设备不受老化影响,”法尔西奥拉补充说,“它只需要紫外线[进行清洁]。这是一个非常出乎意料的结果;我们对传感器的坚固性非常满意。”
来自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的电化学家克里斯托弗·布雷特认为这项工作很有前景,值得继续进行下去。他指出,纳米粒子层可能需要针对特定的分析物进行定制,“清洁时间[目前在多巴胺的情况下为 1 小时]也必须缩短,然后才能设想广泛用于常规分析,尤其是在实验室外。”法尔西奥拉证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多个方面中,该团队正在研究清洁时间以及设备的检测限。
原则上,自清洁二氧化钛覆盖层可以用于任何电极表面。“因此,分析物的清单可能是无穷无尽的,”法尔西奥拉总结道。“我们的目标是在现场应用中使用这些类型的设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团队希望与传感器生产公司合作,构建商业原型。
本文经《化学世界》许可转载。该文章于 2015年1月23日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