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北极熊种群被发现在看似不可能的栖息地中生存

这一发现为标志性的白色熊科动物带来了一线希望

2016年9月,在格陵兰岛东南部,一个北极熊家庭,由一只成年雌熊(左)和两只幼崽组成,正在穿越冰川冰。

在格陵兰岛,一个鲜为人知的北极熊种群在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栖息地中被发现——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这里都缺乏这种野兽用来捕猎的漂浮海冰平台。这个不寻常的种群,科学家之前认为它是附近另一个种群的一部分,已经隐匿了数百年。

这些熊生活在峡湾(冰川与海洋交汇的狭长海岸入口)周围的陡峭山坡上,并在这些入口处破碎的冰川冰层中捕猎。新的发现表明,至少一些北极熊可能能够适应因气候变化加剧而消失的海冰,研究表明。

不过,这对整个物种来说并非万全之策。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能够继续存在。


华盛顿大学极地科学中心野生动物科学家、首席研究员克里斯汀·莱德雷在电子邮件中告诉《生命科学》:“冰川冰可能有助于少数北极熊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存活更长时间,但这对于绝大多数北极熊来说是不可用的。” 这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冰川冰只在少数其他北极熊种群附近发现。

直到最近,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生活在北极圈的 19 个已知的北极熊亚种群(Ursus maritimus)。其中一个种群跨越了格陵兰岛东海岸 1,988 英里(3,200 公里)的范围。但是,当研究人员详细观察该群体以监测其数量时,他们意识到这些熊实际上由两个完全独立的种群组成。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佩戴 GPS 项圈的熊的 36 年跟踪数据,发现来自格陵兰岛东南部的熊没有超过北纬 64 度,而来自东北部的熊也没有超过反方向的同一条线。来自个体熊的基因抽样证实,东南部的熊与东北部的邻居截然不同。

研究人员在其新的研究中写道:“我们首次提供了格陵兰岛东南部在基因上独特且功能上孤立的北极熊群体的证据,该群体符合[被]承认为世界第 20 个北极熊亚种群的标准。” 该研究于 6 月 16 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新的东南部种群包含约 300 个个体,尽管研究人员表示,确定确切数字很棘手。新发现的群体是北极所有 20 个种群中基因多样性最高的,基因比较表明,它们与东北部种群隔离了约 200 年,研究人员表示。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红色名录,北极熊被列为易危物种,野外大约还剩下 36,000 只。但一些研究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该物种可能会在本世纪末消失

尽管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掠食者,但实际上它们被列为海洋哺乳动物,因为它们主要依靠水生饮食,主要由海豹组成。但是为了捕食食物,雪白的熊依赖海冰作为平台,以便从上方潜伏猎物。不幸的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升高正在减少可用海冰的数量,从而缩小了它们的自然栖息地。

海冰范围在北极地区有消长。临时的冰盖在秋季在海洋表面形成,然后在春季融化消失。当夏季海冰消失时,北极熊通常可以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存 100 到 180 天。但是北极地区气温升高意味着海冰融化得更早,结冰得更晚,这使得北极熊濒临饥饿边缘。

东南极熊的家园峡湾位于北极圈的南端,因此,该地区一年中有超过 250 天没有海冰。根据之前的研究,这些海冰条件与 21 世纪末北极其他地区的预测情况相似,这应该会使峡湾不适合北极熊生存,研究人员说。但是,东南部的熊似乎在没有海冰的情况下管理得非常好。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熊正在利用冰川混合物,即从峡湾冰川上断裂并流入海中的冰块。熊可能像使用海冰一样使用这些淡水冰块来捕猎,这使它们能够在该地区没有海冰的漫长时期内养活自己。研究人员写道:“这表明海洋末端冰川可能充当以前未被认识到的气候避难所。”

东南种群也居住在任何人类居住地附近,而且该地区被认为对于大多数猎人来说都难以到达,这为熊增加了额外的安全保障。然而,峡湾的陡峭斜坡对于北极熊来说也很难穿越,这可能会限制它们的活动。与其他种群相比,新种群的出生率也非常低,研究人员怀疑这是因为潜在的配偶很难相互到达。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基因数据识别出两个可能是来自东北种群的移民个体。这些移民熊似乎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在冰川混合物上捕猎,这表明其他种群可能也能够在其他地区海冰条件恶化时效仿。研究人员在格陵兰岛北部和斯瓦尔巴群岛发现了其他类似的地点,冰川条件可能支持北极熊。但是,对于大多数熊来说,迁移到这些地点可能是不可能的。

尽管这项研究确实为一些北极熊带来了一线希望,但研究人员坚持认为,这并没有使气候变化对北极掠食者的威胁减少。“北极海冰的流失仍然是对所有北极熊的主要威胁,”莱德雷说。“这项研究并没有改变这一点。” 她补充说,整个北极地区的海冰将继续减少,这将降低大多数北极熊的生存几率。

版权所有 2022 年 生命科学,Future 公司旗下。保留所有权利。未经许可,不得发布、广播、改写或重新分发此材料。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