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终于开始关注社交媒体

一项调查探讨了为什么大型学术社交网络在几年前无人预料到的程度兴起

2011年,伊曼纽尔·恩纳梅卡·恩纳迪需要帮助来测序一些耐药性真菌病原体。作为尼日利亚一名研究微生物学的博士生,他没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设备。于是,他转向了 ResearchGate,一个面向学者的免费社交网站,并发送了一些电子邮件。当他收到意大利遗传学家奥拉齐奥·罗密欧的回复时,一项国际合作就此诞生。在过去的三年里,这两位科学家一直在合作研究非洲的真菌感染,恩纳迪现在在博科斯的普拉托州立大学工作,他将自己的样本运送到墨西拿大学的罗密欧处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富有成果的关系,”恩纳迪说——而且他们甚至从未见过面。

柏林的医学博士和病毒学家伊贾德·马迪施讲述这个故事,作为 ResearchGate 成功的案例之一。六年前,他与两位朋友一起创立了 ResearchGate。该网站本质上是学术版的 Facebook 或 LinkedIn,为会员提供了一个创建个人资料页面、分享论文、跟踪浏览量和下载量以及讨论研究的场所。例如,恩纳迪已将他所有的论文上传到该网站,罗密欧则利用该网站与数百名科学家保持联系,其中一些人帮助他组装了他的第一个真菌基因组。

马迪施说,超过 450 万研究人员已经注册了 ResearchGate,并且每天还有 10,000 人加入。与 Facebook 的 13 亿活跃用户相比,这只是一个小数目,但对于一个只有研究人员才能加入的网络来说,这令人惊讶。马迪施对该网站有着宏伟的目标:他希望它成为科学家进行合作讨论、同行评审论文、分享可能永远不会发表的负面结果,甚至上传原始数据集的关键场所。“通过 ResearchGate,我们正在以一种无法完全预见的方式改变科学,”他说,他告诉投资者和媒体,他该网站的目标是赢得诺贝尔奖。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该公司现在雇佣了 120 人,去年 6 月,它宣布已从包括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内的投资者那里获得了 3500 万美元的资金——这笔资金是在之前两轮未公开投资的基础上获得的。“当我们看到这一点时,我们真的很困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莱斯利·元说,他领导着一个为科学家开发网络和创新软件的团队。“我们当时在想——这些人是谁?他们是怎么得到这么多钱的?”

并非只有元一人感到惊讶。几年前,数百万学者会涌入一个大型学术社交网络的想法似乎已经破灭。推出“科学界的 Facebook”的失败尝试清单包括 Scientist Solutions、SciLinks、Epernicus、2collab 和《自然》网络(由出版《自然》杂志的公司运营)。一些观察家推测,这是因为科学家们对在线分享数据、论文和评论持谨慎态度——或者如果他们确实想分享,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通过私人拥有的网站。

但似乎早期的这些努力都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或者他们只是做错了。今天,ResearchGate 只是几个正在走红的学术社交网络之一。总部位于旧金山的竞争对手 Academia.edu 表示,它拥有 1100 万用户。“该公司的目标是从头开始重建科学出版业,”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普莱斯宣称,他在 2008 年创立 Academia.edu 之前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哲学,并且已经从风险资本家那里筹集了 1770 万美元。第三个网站,总部位于伦敦的 Mendeley,声称拥有 310 万会员。它最初是作为管理和存储文档的软件推出的,但它鼓励私人和公共社交网络。该公司于 2013 年被总部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出版巨头爱思唯尔以据称 4500 万英镑(76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

制胜秘诀
尽管存在兴奋和投资,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网站上的活动有多少涉及富有成效的参与,有多少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是为了访问其他用户共享的论文,而这些论文他们可能需要付费才能获得。“在我所在的领域,我基本上没有遇到过对 ResearchGate 持积极态度的学者,”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遗传学家丹尼尔·麦克阿瑟说。

为了摆脱炒作并探索真正发生的事情,《自然》杂志在 5 月份向数万名研究人员发送了电子邮件,询问他们如何使用社交网络和其他流行的个人资料托管或搜索服务,并收到了来自 95 个不同国家的 3500 多份回复。

结果证实,ResearchGate 确实广为人知(请参见下面的“显著的覆盖范围”,以及在线完整结果go.nature.com/jvx7pl)。超过 88% 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表示他们知道它——略多于听说过 Google+ 和 Twitter 的人——各国之间的差异很小。略低于一半的人表示他们经常访问,这使得该网站仅次于 Google 学术,并领先于 Facebook 和 LinkedIn。近 29% 的常客在过去一年里注册了 ResearchGate 的个人资料。

 

华盛顿大学弗莱迪港实验室的进化生物学家兼主任比莉·斯瓦拉对此并不感到惊讶。斯瓦拉说,她和她的大多数同事都在 ResearchGate 上,在那里她发现最新的相关论文比跟踪海洋生物学期刊要容易得多。“他们确实给你发了很多垃圾邮件,”她说,“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发现我应该阅读的每一篇重要论文都来自 ResearchGate。” 斯瓦拉承认,她会使用该网站的“RG 评分”——其衡量社交参与度的指标来与其他人比较。“我认为它触及了一些基本的人性本能,”她补充道。

战术分析
一些感到恼火的科学家说,该网站只是太好地利用了人性本能——通过定期发送据称来自在该网站上活跃的同事的自动电子邮件,从而以虚假的借口引诱其他人加入。(事实上,在《自然》杂志的调查中,35% 的 ResearchGate 常客表示,他们加入该网站是因为收到了电子邮件。)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拉尔斯·阿维斯塔德对这种策略感到厌烦。“我认为这是一种可耻的营销方式,所以我选择不使用他们的服务,”他说。该网站上的一些表面上的个人资料不是由真人拥有的,而是通过抓取人们的隶属关系、出版记录和 PDF(如果可用)的详细信息自动创建的——而且是不完整的。这让那些不想在该网站上的人感到恼火,他们觉得这些页面歪曲了他们——尤其是当他们发现 ResearchGate 在被要求后不会删除这些页面时。马迪施对这些抱怨并不感到不安。他说,这些页面都标明了它们的性质,并且不计入该网站的真实用户中,他补充说:“我们根据收到的反馈改变了很多东西。但与喜欢这项服务的人数相比,这种批评相对较少。”

Academia.edu 似乎不如 ResearchGate 广为人知:调查中只有 29% 的科学家知道它,只有 5% 经常访问。但它也有自己的粉丝——其中包括德国吉斯特哈赫特海岸研究所所长、气候科学家汉斯·冯·斯托奇,他使用该网站不仅分享他的论文,还分享他的采访、书评和讲座。普莱斯指出,Academia.edu 的网络流量总体上比 ResearchGate 高得多,这可能是因为它与竞争对手不同,它对所有人开放。对于《自然》调查中包含的 480 位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研究人员来说,这两个网站的使用情况更为接近。

仅凭高数字本身并不意味着什么,Mendeley 的联合创始人 Jan Reichelt 说(在《自然》杂志的调查中,Mendeley 在科学家中的认知度为 48%,经常访问者为 8%)。“我们已经不再把‘初创企业虚荣指标’作为关键数字了,”他说。“它没有告诉你互动的质量。”

为了粗略衡量这种质量,《自然》杂志询问了一部分最活跃的受访者他们在经常访问的网站上实际做什么(请参见下面的“闲逛、浏览还是聊天?”)。在 ResearchGate 和 Academia.edu 上选择最多的活动只是维护个人资料,以防有人想联系——这表明许多研究人员将他们的个人资料视为提高他们在网上专业形象的一种方式。此后,最受欢迎的选择包括发布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发现相关的同行、跟踪指标和查找推荐的研究论文。“这些工具是人们用来提高个人形象并变得更容易被发现的工具,而不是社交互动的社区工具,”加利福尼亚州伯林盖姆的媒体、信息和技术咨询公司 Outsell 的首席分析师丹妮·奥克莱尔认为。相比之下,Twitter 虽然在《自然》杂志的调查中只有 13% 的科学家经常使用,但互动性更强:一半的 Twitter 用户表示他们使用它来关注有关研究相关问题的讨论,40% 的人表示它是一种“评论与我领域相关的研究”的媒介(而 ResearchGate 只有 15%)。

 

请提交论文
夏威夷大学希洛分校的生态学家劳拉·沃曼呼应了许多人的观点,她说她已将论文上传到 Academia.edu 上,以跟踪它们的下载频率、下载地点和下载时间。“我发现我下载次数最多的论文不是我被引用最多的作品,这尤其有趣,”她说。“坦率地说,我不知道这些网站对我的职业生涯是否有任何影响——我倾向于怀疑它们没有——但我喜欢知道我的作品正在被讨论。”

普莱斯说,已有 300 万篇论文上传到 Academia.edu 上,马迪施说,可以通过 ResearchGate 访问 1400 万篇论文(尽管他不会说其中有多少是从其他地方免费访问的地方自动抓取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帕克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马迪安·卡布萨和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迈克·西尔沃尔进行的一项未发表的研究表明,到今年 8 月,ResearchGate 上提供了 2012 年发表的所有分子生物学论文中约四分之一的全文。也就是说,现在在许多网站上都可以轻松找到论文:去年为欧盟委员会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 2008-11 年发表的生物学论文中,18% 的论文从一开始就是开放获取的,并表示到 2013 年 4 月,57% 的论文可以以某种形式在互联网上的某个地方免费阅读(请参见 Nature 500, 386–387; 2013)。

出版商担心这些网站可能会成为非法上传内容的公共宝库。2013 年底,爱思唯尔根据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MCA) 向 Academia.edu 和其他网站发送了 3000 份通知,要求他们删除出版商拥有版权的论文。Academia.edu 将每份通知都转发给了其用户——这一决定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抗议。一位收到删除请求的研究人员不愿透露姓名,但他告诉《自然》杂志:“我几乎不认识任何不违反版权法的科学家。我们只是低调行事,希望出版商不会注意到。”

普莱斯表示,这些担忧并非大型社交网络所独有;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大学的在线存储库中发布的内容(爱思唯尔去年也向其发送了一些数字千年版权法 (DMCA) 通知)。他说:“这实际上是学术界希望在线自由分享论文,而出版商希望将内容置于付费墙后以实现盈利的更广泛斗争的一部分。”他指出,许多出版商允许研究人员上传最终接受的手稿版本,但不允许上传最终的 PDF 版本,这是一个细微的差别。他发现今年收到的删除通知较少。

开放意图
大型社交网络还可能通过捕获其他公共内容来扰乱研究格局。今年 3 月,ResearchGate 推出了名为“开放评论”的功能,鼓励用户对现有出版物发布深入的评论。Madisch 表示,会员现在已经贡献了超过 10,000 条此类评论。“我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他说。他希望用户也能上传原始数据集——包括可能永远不会发表的负面结果——并表示每天有 700 个数据集出现在网站上。

在 Academia.edu,普莱斯也计划推出一个出版后同行评审功能。他说:“我们必须建立更好的过滤系统来解释你可以信任哪些研究。”

很少有人会反对这些目标,但许多人想知道为什么研究人员会将他们的数据集和评论放在这些新的社交网络上,而不是在其他地方——例如在他们自己的网站、大学存储库或 Dryad 或 figshare 等专用数据存储站点上(见Nature 500, 243–245; 2013 — figshare 由Nature的母公司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资助)。 对于 Madisch 来说,答案在于社交网站不断壮大的用户社区——著名的“网络”效应。他说:“如果你在 ResearchGate 上发帖,你就能接触到重要的人。” 但密歇根州立大学(位于东兰辛)的计算科学家 Titus Brown 担心这些网站在寻求生存时的商业计划。“我担心的是,在某个时候,ResearchGate 会以我们不舒服的方式利用他们的信息来获利——或者他们会被会这样做的人收购,”他说。

Madisch 表示,ResearchGate 不会出售其用户数据,并且它已经通过运行招聘广告来赚取一些钱(Academia.edu 也是如此)。 未来,他希望增加一个实验室服务和产品的市场,将公司和企业研究人员与学术界联系起来(他说,该网络 28% 的用户来自企业界)。普莱斯还谈到为大学提供机构分析。但包括奥克莱尔在内的分析师认为,这些网站的盈利潜力有限,因为它们的目标受众比 Facebook 或 Twitter 要窄得多。“最有可能的是,拥有足够用户量的网络会被收购,而没有用户量的网络将会消亡,”她说(尽管 Madisch 表示被收购“将是个人失败”)。

Reichelt 表示,门德利去年被爱思唯尔收购,使其更有利于成为全球研究协作平台,因为它与爱思唯尔的其他产品(如研究文章 Scopus 数据库)交叉。 使用门德利进行的大部分协作都是私有的,但该公司允许其他计算机程序自动提取有用的匿名公共信息——例如,哪些论文被哪些研究人员查看最多。 虽然 Madisch 表示他正在开发这项服务,但 Academia.edu 和 ResearchGate 尚未提供此服务。

Madisch 说:“我认为在某个时候,这场竞赛中会有一个赢家。” 或者——正如Nature的调查表明已经发生的那样——不同的学科可能会偏爱不同的网站。 一些分析师认为,尽管拥有数百万用户,但大型社交学术网络站点尚未证明其必要价值。 奥克莱尔说:“它们是锦上添花的工具,而不是必需品。” 但普莱斯表示,这些网络正处于一场不可忽视的趋势的前沿。“我们看到了市场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学术界希望公开分享。 潮流正开始转向我们这边。”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 2014 年 8 月 15 日首次发表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