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虹彩纳米涂料制成的画作当场变色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蝴蝶、鸟类和鱿鱼身上最绚丽的色彩,部分是由翅膀、羽毛和皮肤上的纳米结构反射光线产生的。当这些“结构性”颜色与吸光颜料制成的滤光片结合时,效果会更加多样。例如,鹦鹉特有的绿色羽毛似乎是由蓝色反射纳米表面上的黄色颜料产生的。“紫尖”蝶的紫色翅尖则来自蓝色虹彩纳米表面下的红色颜料。

更好地理解这些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可能会为画家和视觉艺术家提供全新的色彩创作方式,这些方式基于虹彩和珠光颜料,而到目前为止,这些颜料主要局限于汽车和化妆品行业等不太精细的应用。

画家弗朗西斯卡·申克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生物科学系担任驻地艺术家期间,一直在探索结构色和颜料色的混合。申克说,使用虹彩颗粒,“架上绘画的既定方法不再适用。将它们转化为绘画需要真正创新的东西。”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申克使用虹彩颗粒复制了“大蓝闪蝶”翅膀的初始蓝色,创作了一系列在不同光线或角度下观看时会变色的画作。放置颗粒的背景颜色对效果至关重要。在白色背景上,未从蓝色颗粒反射的光线会穿透并从底色上反射回来;当不正面观看时,蓝色会迅速褪色,并被柔和的黄色所取代。但在黑色背景上,所有非蓝色光线都被吸收,蓝色更加纯净和浓烈。“我的作品无法用静止图像来表现,”她提醒说,但我们将在此尝试(见下文)。“要充分欣赏这种效果,人们必须在作品周围移动,并从不同的角度观看。”


从不同角度照明的大蓝闪蝶翅膀,弗朗西斯卡·申克的画作。

绚丽的色彩得益于合成珠光颗粒的最新改进。最早的珠光颗粒是通过在云母薄片上涂上金属氧化物多层膜制成的。但由于云母表面不够光滑,晶粒尺寸不一,颗粒的精确颜色和强度也各不相同。申克使用的颜料中,云母基材被透明的硼硅玻璃取代,这种玻璃更光滑,色调更纯正。
申克认为,“虹彩技术注定会引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深度,从而为艺术增添美感、光泽和动态维度。”她的《墨鱼研究》(下图)使用了与珠子和蜡混合的虹彩薄片。

弗朗西斯卡·申克的《墨鱼研究》,使用与珠子和蜡混合的虹彩薄片。

另一个墨鱼系列作品《多色斗篷》是用虹彩颜料完成的,其外观会根据照明条件和角度而变化,从而产生传统的颜料根本无法创造的引人入胜的变色龙效果(下图)。随着视角的变化,颜色从绿色变为紫色。

弗朗西斯卡·申克的《多色斗篷》,使用了虹彩颜料,从不同角度观看。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