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0年,迈克尔·E·麦卡洛(Michael E. McCullough)心理学家(现任职于迈阿密大学)和他的同事发表了一项对三十多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宗教信仰与较低死亡率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以来,怀疑论者一直受到信徒的挑战,要求解释原因——仿佛在说,“看,真有上帝,这是信仰的回报。”
然而,在科学中,“上帝做的”不是一个可检验的假设。有求知欲的人会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做的,以及使用了什么力量或机制(而“上帝以神秘的方式工作”不会通过同行评审)。即使是诸如“信仰上帝”或“宗教信仰”这样的解释也必须分解成它们的组成部分,才能找到信仰和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机制,这些机制导致健康、福祉和长寿。麦卡洛和他当时的迈阿密同事布莱恩·威洛比(Brian Willoughby)在2009年的一篇论文中做了这项工作,该论文报告了对数百项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的结果,揭示了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可能从事健康行为,例如看牙医和系安全带,并且不太可能吸烟、饮酒、服用娱乐性药物和从事高危性行为。为什么?宗教提供了一个紧密的社交网络,可以加强积极行为,惩罚消极习惯,并促使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加强自我约束,以及对消极诱惑进行自我控制。
自制力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的新书《意志力》(Willpower)的主题,该书与科学作家约翰·蒂尔尼(John Tierney)合著。《自制力》是指运用一个人的意志力来达到行为结果,研究表明,能够延迟满足的儿童(例如,为了以后得到两个棉花糖而现在放弃一个棉花糖)在以后的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性衡量中得分更高。宗教提供了终极的延迟满足策略(永生),作者引用研究表明,“虔诚的宗教儿童被父母和老师评价为相对不冲动。”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然而,设定目标和监控个人进展的潜在机制可以被任何人利用,无论是否信教。“匿名戒酒会”敦促成员屈服于“更高的力量”,但这甚至不必是神——它可以是任何帮助你专注于更崇高的清醒目标的事物。作者指出,禅修,即你将呼吸计数到10,然后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个过程,“培养了精神纪律。念诵玫瑰经、吟唱希伯来诗篇、重复印度教真言也是如此。”对进行此类仪式的人进行脑部扫描显示,与自我调节和注意力相关的区域活动强烈。事实上,麦卡洛将祈祷和冥想仪式描述为“一种针对自制力的无氧锻炼”。鲍迈斯特在他的实验室里证明,通过练习抵制诱惑可以增强自制力,但你必须掌握节奏,因为像肌肉一样,自制力在过度努力后会变得耗尽。最后,作者指出,“宗教还可以改善行为监控,这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步骤之一。有宗教信仰的人倾向于觉得有人在重要地注视着他们。”对于信徒来说,这个监控者可能是上帝或他们宗教的其他成员;对于非信徒来说,它可以是家人、朋友和同事。
世界充满了诱惑,正如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吹嘘的那样,“我可以抵抗一切,除了诱惑。”我们可能采取奥古斯丁(Augustine)在成为圣徒之前的宗教道路,当时他向上帝祈祷“给我贞洁和节制,但还不是现在。”或者我们可以选择19世纪探险家亨利·莫顿·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的世俗道路,他宣称“自制力比火药更不可或缺”,特别是当我们有“神圣的任务”时,正如斯坦利所称的那样(他的任务是废除奴隶制)。我会说你应该选择你的神圣任务,监控并调整你朝着该目标迈进的步伐,规律饮食和睡眠(缺乏这两者都会削弱意志力),坐立端正,保持有条理和仪容整洁(斯坦利在丛林中每天都刮胡子),并让自己置身于一个支持性的社交网络中,以加强你的努力。这种神圣的健康是每个人的领域——信徒和非信徒——他们都会让自己拥有更崇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