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建造燃煤发电厂。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却很挑剔。最强的风吹过高原。阳光在沙漠中最强烈。将这些能源输送到数百公里外的城市,将是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挑战之一。
最先进的超导电缆可以传输数千公里,损耗仅为百分之几。然而,有一个问题:电缆必须浸泡在 77 开尔文(或 -196 摄氏度)的液氮中。这种部署反过来又需要在每公里左右安装泵和制冷装置,大大增加了超导电缆项目的成本和复杂性。
在常温常压下工作的超导体将实现真正的全球能源供应。撒哈拉沙漠的阳光可以通过铺设在地中海海底的超导电缆为西欧供电。然而,制造室温超导体的诀窍,就像 1986 年一样,仍然是个谜。当时,研究人员制造出第一批在液氮的相对高温下工作的超导材料(以前的物质需要冷却到 23 开尔文或更低)。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两年前,一种全新的超导体——铁基超导体的发现——让人燃起了希望,理论家们或许能够揭示高温超导体的工作机制[参见格雷厄姆·P·柯林斯的文章《铁是高温超导的关键?》;《大众科学(大众科学)》,2009 年 8 月]。有了这些见解,或许通往室温超导体的道路就会出现。但进展仍然缓慢。变革之风并非总是按需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