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惊悚物理学 -- 虚拟人生 -- 书呆子文化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第二人生》中的成长:一位人类学家探索虚拟人类
作者:Tom Boellstorff。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8年

Boellstorff,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人类学家,将他所在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一个只能通过电脑屏幕访问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名为“第二人生”,由Linden Lab公司所有,该公司每月收费约15美元,用于在那里“生活”和购买虚拟土地。Boellstorff花了两年时间参与“第二人生”,并以他作为训练有素的观察者的身份进行报告。我们读到了一个迷人的,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神秘的世界。人们在这个虚拟社会中如何赚到真钱?(他们确实能赚到。)他们如何与其他虚拟化身交朋友?不熟悉此类网站的读者会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各种很酷的行话:例如,“第二人生”中的人们说物体“rezzing”到存在,这个动词可以追溯到1982年的电影《创战纪》。作者自己领域的行话是另一回事:读者厌倦了专门的术语和吹毛求疵的定义。书名让人想起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人们希望这位人类学家能多一点米德的才华,但这本书值得克服其学术倾向有时带来的障碍。

美国书呆子:我的人民的故事
作者:Benjamin Nugent。Scribner出版社,2008年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令人惊讶的是,了解到“nerd”这个词首次出现在印刷品上可能是在苏斯博士的《假如我来办动物园》中。在这篇令人愉快的书呆子形象和文化的剖析中,还有许多其他惊喜,它探讨了在线游戏、科幻俱乐部、服装、种族含义等等。《时代》杂志的记者Nugent还深入研究了书呆子气与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一种以社交互动困难以及兴趣和活动受限为特征的自闭症形式)之间的关联。他的剖析既迷人又具有启发性。书呆子——以及所有人——都会喜欢它。

节选:最终理论
作者:Mark Alpert。Touchstone/Fireside出版社,2008年

物理学在这部快节奏的惊悚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科学是可信的(声明:Alpert是本杂志的编辑),人物也是如此,他们比大多数惊悚片中的人物具有更多的维度。一位年轻的教授在意外得知一项可能摧毁世界的未发表的爱因斯坦理论后,开始逃亡。一位美丽的弦理论家加入了他,共同努力阻止破坏

“一件用黄红色肯特布制成的长裙披在她的肩上,几串金手镯挂在她棕色的手臂上。在沉闷的贾德温大厅里,她像粒子雨一样闪耀。

“女物理学家已经够少见了……但一位黑人女性弦理论家确实是一种罕见的现象。礼堂里的科学家们像看待任何其他罕见现象一样看待她,既敬畏又怀疑。然而,当她开始演讲时,他们就接受了她,把她当作自己人,因为她说的是他们的语言,深奥的数学语言。她走到黑板前,潦草地写下一长串方程式,每个方程式都挤满了代表宇宙基本参数的符号:光速、引力常数、电子质量、核力强度。然后,她以一种大卫只能羡慕的轻松,操纵和转换了密集的符号丛林,直到它们凝结成一个简洁而优雅的方程式,描述了振动弦周围的空间形状。”

注意:这个故事最初以标题“书评”印刷。

大众科学 Magazine Vol 298 Issue 6本文最初以标题“惊悚物理学 虚拟人生 书呆子文化”发表于《大众科学》杂志 第298卷 第6期(),第110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62008-2vrgN1qLjFhVMjOaYiYyv5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