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对于偷窃的丛林鸦来说,“知己知彼”这句老话是正确的。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报告显示,与诚实的同类相比,有偷窃他人食物储存历史的鸟类,如果另一只鸟知道其位置,则更有可能转移其储存的食物。
剑桥大学的内森·J·埃默里和尼古拉·S·克莱顿观察了21只丛林鸦在各种食物储存情况下的表现。这些鸟获得了蠕虫供应,并被允许在另一只鸟的注视下以及另一只鸟的视线被遮挡时,使用装满沙子的储藏托盘。研究人员随后允许这些鸟私下获取它们储存的食物。他们发现,如果鸟在第一次藏匿时被观察到,它们会重新储藏显著更多的物品。更重要的是,没有偷窃其他鸟类隐藏储备经验的鸟类,比偷窃的鸟类移动食物供应的频率显著降低,无论它们是否被观察到。科学家们报告说,这些发现“表明丛林鸦将它们作为偷窃者的先前经验信息与另一只鸟未来偷窃的可能性联系起来,并相应地调整它们的储藏策略。”
作者指出,对缓存恢复的进一步研究,为进一步检验心理时间旅行和心理归因——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特征——是否实际上与其他动物共享提供了机会。“据我们所知,”他们总结道,“这是第一个实验证明,非人类动物可以记住特定过去事件的社会背景,并调整它们现在的行为,以避免未来潜在的不利后果,在本例中即为偷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