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珀内尔和他的同事站在韩国西海岸16英尺高的海堤上,将装满空牡蛎壳的网袋滑到锦江河口的沙质泥滩上。然后,他们将沉重的袋子夹在绳子上,拖入流入黄海的轻柔拍打的水域中。
珀内尔的目标是让这些袋子,通过泡沫浮筒连接并成簇捆绑在一起,宽度可达 80 英尺,作为成千上万迁徙性岸鸟的人工栖息地,这些候鸟会飞越东亚-澳大拉西亚迁徙路线。沿海开发剥夺了这些旅行者的重要休息点,导致在像这里这样的关键中途停留地,岸鸟数量急剧下降。“我们希望这可能是一种快速反应的干预措施,”珀内尔说,他是澳大利亚鸟类保护协会(Birdlife Australia)的湿地鸟类项目经理,这是一家非营利性保护组织。
黄海海岸线为岸鸟提供了最重要的休息和补给地,这些岸鸟在其在中国、俄罗斯和阿拉斯加的繁殖地与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非繁殖栖息地之间迁徙。对于斑尾塍鹬来说,黄海的潮汐泥滩是其 6000 英里旅程中唯一的休息和觅食地点。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沿海开发已经吞噬了超过 65% 的栖息地。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例如,在 2006 年,近乎完工的 21 英里长的海堤——世界上最长的人造海堤——切断了黄海大部分富饶的 Saemangeum 潮滩,以便将开垦的土地用于农业、水产养殖、工业和住房。这个项目导致几乎是曼哈顿七倍大的区域变得缺乏潮汐补给。结果,岸鸟捕食的海螺和其他贝类迅速减少。到 2014 年,每年返回该地点的鸟类数量已从超过 25 万只减少到约 5 万只。濒危鸟类(如斑脚鹬和大滨鹬)的返回数量已锐减至 2006 年水平的一小部分。极度濒危的勺嘴鹬几乎从 Saemangeum 消失了。
迁徙的鸟类越来越多地转向 Saemangeum 北部的锦江河口,该河口的面积是 Saemangeum 的四分之一。虽然它们能够在退潮时沿着河口狭窄的泥滩觅食,但它们所需的附近沙丘和沙洲经常在高潮时被淹没。“你会看到 1 万到 2 万只鸟在海岸线上空盘旋和俯冲,试图找到可以降落的地方,”珀内尔说。“这非常可悲,因为这些鸟类本应到达那里休息、补充能量并变得肥壮。相反,它们却在消耗更多的能量。”
为了提供一些即时喘息的机会,并让岸鸟有最好的机会到达其繁殖地,珀内尔和他的团队从牡蛎水产养殖中获得了灵感。澳大利亚东海岸的许多养殖户在漂浮袋中养殖牡蛎,他认为这也可能为水鸟提供完美的海洋栖息地。
在分别于 2018 年和 2019 年进行的初步概念验证试验中,珀内尔和他的团队在澳大利亚的菲利普港湾和亨特河口建造了两个这样的人工浮岛,岸鸟在其迁徙的其中一端抵达这里。每个浮岛由 120 个四平方英尺的网袋组成,这些网袋由绳索连接。泡沫浮标使袋子漂浮,而空牡蛎壳的重量使它们在流动的水中相对稳定。贝壳还为无脊椎动物的定殖提供了一个家园——一个漂浮的水鸟自助餐。
即使迁徙的岸鸟没有充分利用人工栖息地,因为它们可以获得天然栖息地,但该团队确实看到水禽和燕鸥降落在牡蛎袋平台上。这使该团队有信心在韩国进行为期五年的试验,以更彻底地测试该装置。他们与亚洲的国际鸟盟和锦江河口两侧的舒川郡官员合作,在去年四月北迁徙高峰期部署了三组人工浮筒。然后他们等待着。
但他们没有等太久。在安装后仅仅几分钟内,就有鸟类降落在浮筒上。到 2019 年 5 月,包括濒危的黑脸琵鹭和极东杓鹬在内的 43 种岸鸟正在使用这些平台栖息。同月,一台监控摄像头记录到近 300 只个体聚集在一个浮筒群上。这种即时成功令舒川郡文化旅游部门官员全洪泰感到惊讶。“我们曾担心岸鸟是否会使用漂浮栖息地,”他说。
2019 年 9 月,在返回岸鸟的迁徙高峰期,栖息在人工岛上的岸鸟数量激增至 600 只。全洪泰希望将来有更多的鸟类使用它们,因为它们对这个新概念会变得更加熟悉。珀内尔设想在其他正在快速开发的黄海沿海地区使用人工栖息地,也可能在其他鸟类迁徙路线上使用,因为随着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可能会吞噬沙洲和低洼的栖息地。该团队计划在 11 月在韩国举行的首届东亚-澳大拉西亚迁徙路线岸鸟科学会议上展示第一年试验的结果。
虽然鸟类韩国(Birds Korea)保护组织的负责人尼尔·穆尔斯赞扬了牡蛎袋倡议,但他指出,仍有更多流离失所的鸟类需要多样化的栖息地。“仅靠漂浮栖息地是不够的,”他说。穆尔斯指出,同样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当地渔民的需求,他们依赖于这些鸟类可能捕食的鱼类。他警告说,人工栖息地可能会被用作继续沿海开发的理由。他提倡积极保护和管理剩余的栖息地。
但珀内尔设想仅在栖息地已被破坏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浮筒。“这几乎就像一个紧急救援项目,”他说。在未来四年里,他的团队将继续监测有多少鸟类使用这些栖息地,以及浮筒和其他材料在恶劣环境中的耐用程度。附近县的官员表示对人工结构感兴趣,这项早期努力的结果可能有助于为该地区制定更全面的保护战略。
与此同时,舒川郡官员认为,鸟类聚集在人工栖息地是提高该地区保护意识的机会。全洪泰说,这个项目正在帮助公民对自然资源产生共情,“我们希望这些漂浮栖息地能够留在这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