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动物中,亲属倾向于保持亲近,要么共享同一领地,要么居住在邻近领地。通过聚集在一起,个体可以捍卫食物、配偶和其他资源,从而努力延续家族基因,即使并非所有个体都能繁殖或抚养幼崽。
然而,有一种特殊的哺乳动物颠覆了这一普遍观察,行为生态学专家们对此感到困惑。条纹鬣狗(Hyaena hyaena)生活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表现出所谓的准社会性倾向。尽管个体鬣狗之间几乎没有直接互动,但仔细观察发现,它们实际上形成了空间群体,生活在独占且稳定的范围内,就像表现出明显社会行为的物种一样。人们会期望亲属共享同一领地或居住在彼此靠近的领地。然而,现在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亚伦·P·瓦格纳声称,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瓦格纳和他的同事在肯尼亚莱基皮亚区(内罗毕以北约135英里)捕获了整个条纹鬣狗种群,并采集了其成员的DNA。科学家们还对这些动物进行了无线电追踪,以了解它们的活动。“据我们所知,我们在这些鬣狗身上发现的亲缘关系和空间利用模式在任何其他食肉动物中都是前所未见的,”瓦格纳说,他在2007年10月的《分子生态学》杂志上发表了这项为期四年研究的部分结果。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方式是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瓦格纳的团队发现,该物种形成的空间群体始终仅由一只雌性组成,由最多三只雄性保护。类似的联盟也发生在其他食肉动物中,但在这些情况下,雄性通常会守护多只雌性,以便每只雄性都有机会交配。然而,由于只有一只雌性可用,一些雄性条纹鬣狗不太可能繁殖。如果所有雄性都有亲缘关系,这种牺牲和合作是可以理解的,但基因分析表明,鬣狗联盟通常包括无关的雄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雌雄鬣狗而言,居住在邻近领地的鬣狗之间的亲缘关系不如非邻居。瓦格纳发现这种安排令人费解,因为分散并跨越领地边界的个体有被同类攻击和杀死的巨大风险。“因此,你会期望发现亲属居住在彼此附近,并且亲缘关系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下降,”瓦格纳说。
没有单一的理论可以解释记录到的总体模式。瓦格纳推测,对于雄性而言,任何形式的联盟——即使与非亲属——也可能提供一个临时的安全避风港,因为独自漫游的替代方案太危险,或者单枪匹马捍卫雌性的机会太低。
但是,考虑到这些危险,条纹鬣狗为什么要离开它们的亲属,冒着死亡的风险前往遥远的非邻近领地呢?也许亲属在不相邻的领地定居是为了避免跨界竞争和与彼此进行代价高昂的争斗。在斑点鬣狗(Crocuta crocuta)中,雄性和雌性群体成员有时会与邻居就食物或配偶发生激烈的争执——甚至与自己的亲属争斗。同样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动物学家凯·E·霍勒坎普质疑条纹鬣狗实际上是否会发生这些边界冲突的证据,而是认为避免近亲繁殖可能解释了它们奇怪的扩散模式。然而,根据瓦格纳的说法,预防近亲繁殖的需要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同性邻居中发现低水平的亲缘关系。
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生态学家汉斯·克鲁克认为,也许在研究时,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分散的动物可能没有在邻近领地找到空地,”这意味着个体将不得不冒险进入更远的几个领地。瓦格纳怀疑这种饱和环境情景,他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亲属最终会远离,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几乎没有亲属居住在附近。
南非托尼和莉塞特·刘易斯基金会(资助自然保护)的生物学家格斯·米尔斯称这些结果“引人入胜”,并呼吁进行更长期的研究。“大型食肉动物寿命长,繁殖速度相当慢。在较长时间内获得大型样本非常困难,结果的解释也很困难。”
瓦格纳表示同意,并认为研究过于偏向于具有发达社会行为的物种,例如狮子或斑点鬣狗。“高达90%的食肉动物,如条纹鬣狗,在行为上是独居的。在我们声称知道群体是如何形成以及社会性是如何进化之前,我们必须更多地了解独居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