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药物“特K”有望快速治疗抑郁症

随着新药研发管道枯竭,公司和临床医生转向氯胺酮治疗精神健康障碍

氯胺酮,一种精神活性“派对药物”,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特K,正让制药公司趋之若鹜。它在临床上用作动物和人类的麻醉剂,已被证明是治疗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和自杀行为的极其有效的药物。

而且它起效非常快。与通常需要数周才能起效的传统抗抑郁药不同,氯胺酮能在短短两小时内缓解抑郁症。“它颠覆了我们对抑郁症治疗的认知,”纽约市西奈山医院的精神科医生James Murrough说。

各公司竞相开发可获得专利的药物形式,研究人员则努力了解它如何影响大脑。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正在为他们的患者开具氯胺酮的超适应症处方,即使他们的一些同事担心对其长期影响知之甚少。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 (NIMH) 所长Thomas Insel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表示,对氯胺酮的兴奋表明,人们多么迫切需要新的抑郁症药物。许多制药公司在过去五年中关闭了其精神健康部门,并且在过去几十年中,抑郁症药物治疗方面没有取得重大进展。

今天最常见的抗抑郁药靶向大脑的血清素或去甲肾上腺素通路(有些同时靶向两者)。氯胺酮阻断信号分子NMDA,谷氨酸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通路参与记忆和认知。Murrough说,在研究氯胺酮之前,甚至没有人知道该通路与抑郁症有关。

2013年,他的团队发表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氯胺酮超适应症试验,共有73名参与者。试验发现,在尝试过三种或更多其他药物但未获成功的患者中,该药物在治疗24小时后使64%的患者抑郁症状减轻。第二组接受了镇静剂咪达唑仑;在这种情况下,症状减轻了28% (J. W. Murroughet al. Am. J. Psychiatry 170, 1134–1142; 2013)。Murrough的团队现在正在对接受氯胺酮治疗的患者进行脑部成像,以试图剖析该药物的工作原理。

Murrough表示,在该药物广泛使用之前,还应进行对其长期影响的研究。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分校的生物伦理学家Dominic Sisti担心,已经有太多医生将其视为其常规治疗手段的一部分。西奈山医院的精神科医生Kyle Lapidus说,氯胺酮应该如何给药仍有待确定。他已经为一些患者开具了氯胺酮的超适应症处方,并猜测全国有数十名医生也在这样做。在治疗剂量下,它通常会产生分离性、灵魂出窍的感觉,持续不到一个小时。在较高剂量下,娱乐性使用者报告会体验到“K洞”,这是一种深度迷失方向的状态,伴随着生动的幻觉。

各公司希望通过开发可获得专利的氯胺酮变体来治疗抑郁症,从而获利。一种含有称为艾司氯胺酮的结构变体的鼻腔喷雾剂在2013年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梦寐以求的“突破性疗法认定”。该认定允许其制造商,位于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强生公司,通过监管程序快速审批艾司氯胺酮。该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初发布一项200人研究的结果;其神经科学研究主管Husseini Manji表示,初步结果“看起来非常好”。

上个月,一家名为Naurex的公司,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发布了一项386人试验的结果,表明其自身类似氯胺酮的药物GLYX-13成功治疗了大约一半患者的抑郁症,且没有致幻副作用。瑞士巴塞尔的罗氏公司预计也将在今年年初发布一项针对357人进行的名为decoglurant的药物试验结果,该药物靶向谷氨酸通路。

Sisti表示,尚不清楚为什么氯胺酮的精神活性作用被认为是缺点。他质疑,如果未经修饰的氯胺酮效果同样好,却让患者为获得专利的非分离性药物支付更多费用,这是否符合伦理。

NIMH的Carlos Zarate表示,氯胺酮的快速起效对于预防自杀尤其有希望。刚刚尝试自杀的人可能无需像过去那样被送入机构接受数周治疗,而是可以用氯胺酮治疗,并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出院。Zarate发现,氯胺酮似乎专门影响自杀意愿,无论一个人是否患有临床抑郁症 (E. D. Ballard et al. J. Psychiatr. Res. 58, 161–166; 2014)。这一观察结果表明,自杀行为可能与抑郁症不同。Zarate正在使用氯胺酮治疗约50名抑郁症患者,其中一些人有自杀念头,以研究这些影响。

今年年初,他的团队将开始一项为期多年的研究,对象是在过去两周内尝试过自杀的人,对他们的大脑活动进行成像,并将他们与一年多前尝试过自杀的人以及从未尝试过自杀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比较。最近尝试过自杀的人将被纳入氯胺酮的临床试验;与此同时,Zarate希望更多地了解活跃自杀的大脑是什么样的。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2015年1月7日首次发布。

Sara Reardon is a freelance biomedical journalist based in Bozeman, Mont. She is a former staff reporter at Nature, New Scientist and Science and has a master's degree in molecular biology.

More by Sara Reardon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