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拥有66亿人口和人均8,000美元平均经济产出的世界来说,环境可持续性已经非常难以实现。到2050年,地球可能居住着超过90亿人口,人均产出达到20,000美元或更高。许多环保主义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富裕国家将不得不大幅削减消费,以避免生态灾难。
还有另一种方法。全球公共政策和市场机构可以促进新技术的发展,这些新技术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能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即海洋动物的养殖,是这类技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可以在支持人类不断增长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种消费的同时,减轻海洋生态系统的巨大压力。近年来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被比作“蓝色革命”,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更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相媲美。
在1950年至今天之间,来自公海和内陆海捕捞的总量几乎增加了五倍,从约2000万吨增加到约9500万吨。世界收入的增长带来的更高需求,以及更强大的渔船带来的更高供应,都促进了这一激增。对捕鱼船队的大量和错误补贴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反映了地理位置集中的渔业社区和行业的政治力量。世界走上了一条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道路,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蓝色革命已经到来,首先在中国,现在在世界许多其他地方。水产养殖产量已从1950年左右的约200万吨增加到今天的近5000万吨。因此,即使全球鱼类捕捞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达到顶峰,水产养殖也使得人类鱼类消费量持续上升。目前,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按重量计算),约占一半(按市场价值计算)。
当然,在中国,养鱼是一项古老的活动,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稻田中饲养多种鲤鱼。然而,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最近中国科学家既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率,又彻底改变了可以养殖的物种范围。沿海生态学家卡洛斯·杜阿尔特及其同事在4月7日《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富有洞察力的研究记录了海洋物种驯化和商业化的惊人速度。在400多种养殖海洋物种中,仅在过去十年中就驯化了多达106种。相比之下,陆地驯化物种的数量几乎没有同步增加。
仅靠水产养殖无法解决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危机。例如,养殖鲑鱼和其他食鱼物种,仍然对海洋造成压力,因为需要大量捕捞来喂养它们。同样重要的是,水产养殖也带来了自身的生态挑战:它会将疾病从养殖鱼类传播到野生鱼类,用过量的营养物质污染附近水域,导致栖息地破坏(例如,为了养虾而清理红树林),并通过将养殖物种释放到野外来威胁遗传多样性。然而,更好的水产养殖技术已经在迅速发展,公共资金和奖励可以促进研究以推进这些技术。
与此同时,除非采用可交易的捕鱼许可证等法规来限制总捕捞量达到可持续水平,否则对海洋的掠夺将继续下去,这些法规也应用于遏制对海洋公地的过度开发。还应大幅削减对过度海洋捕捞的补贴。应通过国际协议禁止在海山上进行底拖网捕捞等令人发指的做法。凭借明智的全球政策,蓝色革命确实可以成为改善人类营养、经济福祉和环境可持续性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