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和蛾翅膀上的同心圆或眼点——就像在这只苏拉卡蚕蛾上看到的那样——不仅看起来像真正的眼睛,而且可能还显得直接瞪着来自各个方向的捕食者,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这种被称为“蒙娜丽莎效应”的视错觉可能会吓退潜在的攻击者,并为昆虫争取足够的逃生时间。
科学家们怀疑,带有深色“瞳孔”在中心,周围环绕着较浅“虹膜”的眼点,看起来像捕食者的真眼睛。德国耶拿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研究所的生态学家汉娜·罗兰想看看这种假凝视的方向是否对效果有贡献。她的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生态学与进化前沿》杂志上。
首先,罗兰和她的合著者训练小鸡攻击藏在跑道尽头两个眼点纸质打印品后面的粉虫。当眼点的瞳孔专门指向小鸡的方向时,这些鸟反复跑到纸前,然后退后,并且它们等待了几分钟才发起攻击——这是警惕的迹象。但是,当瞳孔看起来反而看向远离小鸡接近的方向时,这些鸟在几秒钟内就发起了攻击。位于中心的瞳孔,虽然不如直接盯着小鸡的瞳孔有效,但与看向另一侧的瞳孔相比,导致了更长的延迟。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这表明它们确实在关注眼点中瞳孔的方向,并将它们感知为类似眼睛的刺激,”罗兰说。她补充说,昆虫世界中最常见的同心眼点,对于小鸡来说,可能看起来像是一对眼睛在跟随它们,而与接近角度无关。
新加坡国立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安东尼娅·蒙泰罗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她说这项研究是对眼点进化理论的“酷”的演示。
“这些蝴蝶可以从各个角度遇到,因此将瞳孔放置在中心最终会非常好,”蒙泰罗说。不过,她说,研究中使用的眼点比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眼点还要大几毫米,这增加了小鸡可能被纸眼睛的大小吓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