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奇特的黑色斑点持续困扰科学家

一艘计划下周飞掠冥王星的宇宙飞船传回了照片,照片显示了靠近赤道的四个大型黑色斑点的更多细节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探测器的新照片以引人入胜的细节展示了冥王星,激起了研究人员对该探测器下周备受期待的飞掠这颗矮行星的渴望。

这些图像揭示了冥王星表面存在大量的变化和复杂性——包括上个月底“新视野号”首次发现的靠近赤道的四个大型黑色斑点。

这些黑色斑点的起源和组成仍然神秘,为7月14日飞掠前不断增加的神秘感增添了色彩。[冥王星及其卫星的照片]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这个物体与我们观察到的任何其他物体都不同,”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西南研究院的“新视野号”首席研究员艾伦·斯特恩今天(7月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冥王星和卡戎[它最大的卫星]都已经让我们感到惊讶。”

“新视野号”在上周三(7月1日)和周五(7月3日)拍摄了这些新照片,不久之后,它遭遇故障,导致其在周六(7月4日)进入预防性的“安全模式”。

任务官员表示,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新视野号”在周六试图同时做两件事——压缩大量科学数据,并将航天器九天飞掠操作的“指令载荷”写入主计算机。

这些冥王星的高分辨率图像是由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在2015年7月1日至3日期间拍摄的。
图片来源:NASA/JHUAPL/SWRI

“这两件事超出了处理器一次能够处理的能力,所以处理器说,‘我过载了,’”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新视野号”项目经理格伦·方丹说。

方丹说,团队在周六与“新视野号”失去了联系一个多小时,但一旦通信恢复,很快就清楚了问题所在。

方丹补充说,航天器的操作人员在周日(7月5日)将其引导出安全模式。“新视野号”状况良好,已准备好执行从周二(7月7日)开始的九天飞掠序列。

斯特恩说,团队成员决定专注于恢复并将“新视野号”准备好进行飞掠操作,因此探测器自周六进入安全模式以来没有收集任何科学数据。因此,“新视野号”将无法完成7月4日至7月16日计划的496次观测中的约30次——但这对于任务的科学回报的影响将是微不足道的。

斯特恩说,“我们可以说,对于第一组——或最高优先级的——科学[任务目标]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他补充说,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几个目标可能会出现小的差距。“就我们期望从这次飞掠中获得的总回报而言,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障碍。”

方丹说,团队并不担心异常会在近距离接触期间再次发生,因为“新视野号”不会再同时执行所涉及的两个程序。

此外,斯特恩说,为了准备,“新视野号”探测器在飞往冥王星的漫长飞行过程中,已经多次处于“遭遇模式”。事实上,“新视野号”早在2013年就演练了整整九天的近距离接触操作。

“所以明天没有新的操作,”他说。“我一点也不担心明天进入遭遇模式。”

耗资7亿美元的“新视野号”任务于2006年1月发射。在7月14日的飞掠过程中,探测器将飞掠至距离冥王星7,800英里(12,500公里)的范围内,首次近距离观察这颗矮行星。

版权所有 2015年 SPACE.com,Purch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授权,不得出版、广播、改写或重新发布。

Mike Wall has been writing for Space.com since 2010. His book about the search for alien life, “Out There,” was published on Nov. 13, 2018. Before becoming a science writer, Michael worked as a herpetologist and wildlife biologist. He has a Ph.D.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a bachelo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and a graduate certificate in science wri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More by Mike Wall

SPACE.com is the premier source of space exploration, innovation and astronomy news, chronicling (and celebrating) humanity's ongoing expansion across the final frontier.

More by SPACE.com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