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部工作的古生物学家们出土了一种新的恐龙物种的遗骸,这种恐龙是最终演化成霸王龙的恐龙家族的早期成员。他们将这种身长三米的掠食者命名为五彩冠龙(Guanlong wucaii),它在鼻子上长有一个精致的冠饰,意为“五彩岩石的带冠龙”。
徐星和他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同事们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色彩斑斓的岩石中发现了这种野兽的两个标本——一个完全成年的12岁个体和一个仍在发育的6岁个体。这些岩石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末期,大约1.6亿年前。基于诸如鼻骨融合和上颌前部U形牙齿等特征的存在,研究人员能够将这种生物鉴定为暴龙。它的三指手以及其他原始特征表明,它是这个家族的早期成员。
它的冠饰是暴龙科动物常见的鼻部装饰的一个尤为壮观的例子。然而,冠饰的功能尚不清楚。“这种掠食性[动物群体]拥有看似精致、高度气腔化的颅冠,这似乎是矛盾的,”徐星的团队在今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写道。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像麋鹿的角和孔雀的尾巴一样,用于吸引配偶。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但是,带冠饰的暴龙也与小型而迅捷的虚骨龙类有一些共同特征,这更加证实了霸王龙是从那类小型掠食者而非像异特龙这样的大型肉食龙进化而来的理论。尽管五彩冠龙体型太小,无法成为其时代的顶级掠食者,但它的后代霸王龙却高达13米,在其生存的年代里无疑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尽管它并没有令人敬畏的冠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