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兰花儿童”的足迹

一种基因变异导致儿童最好和最坏的结果

科学论文通常充斥着统计数据和术语,因此在枯燥的技术报告中偶然发现一小段诗意总是令人惊喜。2005年发表在《发展与精神病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就是如此,该论文的题目枯燥地称为“对情境的生物学敏感性”,研究了儿童对其家庭环境的易感性。这篇研究论文的作者,亚利桑那大学的人类发展专家 Bruce J. Ellis 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W. Thomas Boyce,借用了一个瑞典语习语来命名遗传学和儿童发展领域一个令人震惊的新概念:orkidebarn

Orkidebarn 的意思是“兰花儿童”,它与 maskrosbarn,即“蒲公英儿童”形成对比。正如 Ellis 和 Boyce 在他们的论文中解释的那样,蒲公英儿童似乎有能力在他们遇到的任何环境中生存——甚至茁壮成长。他们具有心理韧性。相比之下,兰花儿童对他们的环境高度敏感,尤其是对他们接受的育儿质量。如果被忽视,兰花儿童会迅速枯萎——但如果他们得到培育,他们不仅能生存下来,而且会蓬勃发展。用作者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说,兰花儿童会变成“一种异常精致和美丽的花朵”。

敏感的灵魂
在研究遗传学和儿童发展的小型科学家圈子里,“兰花儿童”的概念令人震惊。具有韧性的儿童的想法并非新鲜事,一些孩子特别容易受到世界压力的相关想法也并非如此。新颖之处在于,一些脆弱、高度敏感的孩子——兰花儿童——既有枯萎的能力,也有茁壮成长的能力。他们似乎对家庭生活极为敏感,无论是好是坏。科学家们想知道,基因是否是这种双刃剑般的童年敏感性的根源?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Ellis 和 Boyce 的论文启动了一项搜索,既寻找这些基因,也寻找可能导致不良结果(如青少年犯罪、药物滥用和精神疾病)的风险途径。最初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行为遗传学家称为“常见嫌疑犯”的基因上——并且取得了成效。研究很快表明,与特定酶或脑化学受体相关的基因,如果与家庭压力或虐待相结合,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行为问题或情绪障碍。这些联系现已一次又一次地得到证实,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可能在这种精细的童年敏感性中发挥作用的其他基因。

但是去哪里寻找呢?如果要寻找可能与不幸生活相关的基因,那么酗酒的遗传学是一个开始的地方。这就是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行为遗传学家 Danielle M. Dick 的推理,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 13 位科学家一起,一直在探索一种名为 CHRM2 的基因。CHRM2 基因已被证实与酒精依赖有关,酒精依赖与儿童行为障碍和反社会行为属于同一类破坏性行为。更重要的是,该基因编码一种参与多种大脑功能的化学受体,例如学习和记忆,因此该基因也可能与行为障碍有关。Dick 和她的同事最近决定检验这个想法。

研究小组从 400 多名男孩和女孩中采集了 DNA 样本,这些孩子自幼儿园前就参与了一项大型儿童发展研究,并分析了他们 CHRM2 基因的变异。这些孩子在开始时没有行为问题;他们是来自美国三个城市社区的代表性样本。自幼儿园以来,这些年轻人每年都接受研究,在进行这项新研究时,他们大约 17 岁。科学家们从母亲和孩子们自己那里收集了关于青少年不良行为(青少年犯罪、攻击性、药物滥用等)的信息。他们还询问青少年,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生活了解多少——例如他们的行踪、他们和谁在一起、他们如何度过时间以及如何花钱。他们想大致了解这些孩子在日常出行中受到父母的密切关注程度,以此来衡量父母的养育、漠不关心或忽视。

枯萎或茁壮成长
正如四月份的《心理科学》杂志报道的那样,遗传和行为数据与兰花儿童的易感性模型相符。也就是说,儿童 CHRM2 基因的某些变异似乎与父母的疏忽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最不良的青少年行为。但这种互动的性质才是最重要的:与糟糕的养育方式相结合产生最糟糕的攻击性和青少年犯罪的基因变异,也与最细心的养育方式相结合,产生了最好的青少年结果。换句话说,在糟糕的家庭环境中,最有可能发展出不良行为的孩子,在健康、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中生活时,最不可能挣扎。

尽管科学家们研究了父母的监督或意识,但这种衡量标准最有可能代表了青少年更广泛的环境。也就是说,在父母参与度方面得分较低的青少年,可能更可能居住在不安全的社区,并与倾向于惹麻烦的朋友一起玩。有些孩子——蒲公英儿童——在这样的世界里可能表现良好,但这些压力可能足以击垮基因敏感的兰花儿童。

如果 CHRM2 基因确实被证明是兰花儿童基因,那么一些早期的发现现在可能开始变得有意义。例如,该基因在一些研究中也与严重的抑郁症有关,在另一些研究中与认知能力有关。但该基因似乎并非直接编码这些结果,也并非所有这些结果都必然出现在所有具有基因风险的青少年身上。实际上,CHRM2 可能不是“为”任何东西而存在的基因——除了倾向于跟随人生的福祸。

 

(延伸阅读)

  • 对情境的生物学敏感性,卷 1:应激反应的起源和功能的进化发展理论。W. Thomas Boyce 和 Bruce J. Ellis 著,载于 发展与精神病理学,第 17 卷,第 2 期,第 271–301 页;2005 年 6 月。

  • CHRM2、父母监督和青少年外化行为: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证据。Danielle M. Dick 等人著,载于 心理科学,第 22 卷,第 4 期,第 481–489 页;2011 年 4 月。

SA Mind 第 22 卷第 5 期本文最初以 “我们只是人类:追寻“兰花儿童”的足迹” 为标题发表于 SA Mind 第 22 卷第 5 期 (), 第 70 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111-70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