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早期发现最古老的超大质量黑洞

这个天体成长为太阳质量的 8 亿多倍,而当时宇宙只有目前年龄的 5%

有史以来发现的最遥远超大质量黑洞的艺术家概念图,它是大爆炸后仅 6.9 亿年的类星体的一部分。

天文学家发现了有史以来最古老的超大质量黑洞——一个庞然大物,当宇宙只有目前年龄的 5% 时,它成长为太阳质量的 8 亿倍,一项新的研究发现。

这个新发现的巨大黑洞形成于大爆炸后仅 6.9 亿年大爆炸,有一天可能有助于揭示许多宇宙谜团,例如黑洞如何在宇宙大爆炸后迅速达到庞大的尺寸,以及宇宙如何摆脱曾经充满整个宇宙的浑浊雾气,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表示。

质量是太阳数百万到数十亿倍的超大质量黑洞被认为潜伏在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星系的中心。先前的研究表明,当这些巨头撕裂恒星并吞噬物质时,它们会释放出异常大量的光,并且很可能是类星体的驱动力,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之一。[宇宙中最奇异的黑洞]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天文学家可以探测到来自宇宙最遥远角落的类星体,这使得类星体成为已知最遥远的天体之一。最遥远的类星体也是已知最早的类星体——一个类星体越遥远,它的光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先前最早、最遥远类星体的记录由 ULAS J1120+0641 创造。该类星体位于距地球 130.4 亿光年处,存在于大爆炸后约 7.5 亿年。新发现的类星体(及其黑洞)名为 ULAS J1342+0928,距离地球 131 亿光年。

黑洞怪物如何成长

解释黑洞如何在宇宙历史早期吞噬足够的物质以达到超大质量,已被证明对科学家来说极具挑战性。因此,研究人员希望尽可能多地观察早期超大质量黑洞,以更多地了解它们的生长及其对宇宙其余部分的影响。

“最遥远的类星体可以为天体物理学中未解决的问题提供关键见解,”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爱德华多·巴尼亚多斯说。

研究人员预测,在地球上可见的整个天空中,只有 20 到 100 个像新发现的类星体一样明亮和遥远的类星体存在。

“这个特殊的类星体非常明亮,它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金矿,并将成为研究早期宇宙的关键实验室,”巴尼亚多斯告诉 Space.com。“我们已经为这个天体获得了许多世界上最强大的望远镜的观测机会。可能会出现更多惊喜。”

发现一个庞然大物

研究人员使用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的麦哲伦望远镜之一,以及亚利桑那州的大型双筒望远镜和夏威夷的双子座北望远镜,探测和分析了类星体 ULAS J1342+0928。它的中心黑洞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 8 亿倍,存在于宇宙仅 6.9 亿年,或仅占当前年龄的 5% 时。[无处可逃:黑洞的解剖结构(信息图)]

“所有这些质量——几乎是太阳质量的 10 亿倍——需要在不到 6.9 亿年的时间内聚集起来,”巴尼亚多斯说。“这非常难以实现,理论家需要在他们的模型中解释这一点。”

像 J1342+0928 这样的类星体非常罕见。研究人员搜索了地球上可见的整个天空的十分之一,只发现了一个来自这个早期的类星体。

这个新发现的类星体与之前的记录保持者之间仅相隔约 6000 万年。尽管如此,这段时间“约占宇宙年龄的 10%,在那些早期的宇宙时代,事物演化得非常迅速,”巴尼亚多斯说。这意味着这种时间差异可能为早期宇宙的演化提供重要线索。

这个新的类星体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因为它来自一个被称为“再电离时期”的时期,当时宇宙从黑暗时代中出现。“这是宇宙的最后一次重大转变,也是当前天体物理学的前沿领域之一,”巴尼亚多斯在一份声明中说。

大爆炸之后,宇宙是一个快速膨胀的热离子汤,或带电粒子。大约 38 万年后,这些离子冷却并聚结成中性氢气。宇宙保持黑暗,直到引力将物质聚集到第一批恒星中。来自这个时代的强烈紫外线导致这种浑浊的中性氢被激发并电离,或获得电荷,并且自那时以来,气体一直保持在这种状态。一旦宇宙被再电离,光就可以在太空中自由传播。

一瞥早期宇宙

关于再电离时期仍然有很多未知之处,例如是什么光源导致了再电离。一些先前的研究表明,大质量恒星主要负责再电离,但其他研究暗示,黑洞是这一事件背后一个重要且可能占主导地位的罪魁祸首。[关于宇宙的 7 个惊人事实]

“宇宙再电离发生的方式和时间对宇宙如何演化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巴尼亚多斯说。

新的发现表明,在新发现的类星体附近,很大一部分氢是中性带电的。这表明这个类星体来自再电离时期,进一步分析它可能会深入了解在这个关键时期发生了什么。

然而,为了真正更多地了解再电离时期,科学家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早期、遥远的类星体来观察。“我们需要找到更多距离相似或更远的类星体,”巴尼亚多斯说。“这非常困难,因为它们非常罕见。这真的就像大海捞针。”

尽管如此,这个新发现的类星体如此明亮和庞大,表明“它可能不是有史以来形成的第一个类星体,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搜索,”巴尼亚多斯说。

科学家们在 12 月 7 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发现。研究人员还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发表了一篇配套论文。

编辑推荐

版权所有 2017 年 SPACE.com,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许可,不得发布、广播、改写或重新分发此材料。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