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灵长类骨骼揭晓

这具近乎完整的微小生物遗骸支持了人类谱系早期起源的观点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2002年在中国出土的一具近乎完整的微小生物化石,加强了类人猿灵长类动物——其现代成员包括猴子、猿和人类——至少在5500万年前就已出现的观点。然而,这种化石灵长类动物不属于那个谱系:它被认为是已发现的最早的树栖小型灵长类动物跗猴的祖先,表明即使在这个早期,跗猴和类人猿群体就已经分开了。

这种四肢纤细、长尾的灵长类动物,今天在《自然》杂志上被描述,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倭狐猴的大小,研究人员估计其体重在20到30克之间。这种哺乳动物的特征非常奇特,其头骨、牙齿和肢骨的比例与跗猴相似,但其脚后跟和脚骨更像类人猿。“这种混合的特征在任何现存或化石灵长类动物中都从未见过,”研究作者、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比尔德说。

通过分析化石的近1200个形态学方面,并将它们与156种其他现存和已灭绝的哺乳动物进行比较,该团队将这种古老的灵长类动物置于跗猴家族树的根部附近。这种生物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始祖猴,其属名大致翻译为“原始长尾猴”,而种名则对该生物类人猿般的脚后跟骨头表示一种讽刺的认可。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订阅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
比尔德及其同事仔细研究的解剖学特征数量远高于单个研究通常涵盖的范围,这主要归功于保存完好的化石的高分辨率扫描以及该团队长达十年的详细分析。“这真是太棒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罗哲西说。“从这些化石中可以提取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提取出来了。”

论文的合著者、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倪喜军表示,该灵长类动物的遗骸是从页岩层中发现的,该页岩层是由5480万至5580万年前在中国东部一个湖泊中沉积的沉积物形成的。比尔德说,大约在这个时期,已经发现了灵长类动物的碎片化石,但那些通常只由牙齿和颌骨组成;在新的发现之前,保存最完好的最古老灵长类动物骨骼来自大约4800万年前。

比尔德说,由于化石表明跗猴和类人猿灵长类动物群体在那之前就已分裂,因此类人猿谱系至少也有那么古老。他说,他和其他人之前曾根据较少的证据提出大约在这个时候跗猴/类人猿分裂的观点。

它长的后肢和抓握的脚表明阿喀琉斯始祖猴生活在树上,一条被认为至少是其身体两倍长的尾巴帮助它在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时保持平衡。该灵长类动物眼眶的大小适中,暗示它在白天活动。

该灵长类动物牙齿的大小和形状——尤其是尖锐的前臼齿,非常适合于剪切猎物——强烈暗示这种微小的哺乳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这种猎物会很丰富,因为阿喀琉斯始祖猴是在全球气温异常高、丛林向北延伸至北极的时代进化的。“那是灵长类动物的好时光,”比尔德说。

由于阿喀琉斯始祖猴位于跗猴家族树的根部附近,科学家们说它可能类似于尚未被发现的位于大多数灵长类动物群体根部的生物——包括最终产生人类的类人猿谱系。“如果你把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追溯到它的开始,[阿喀琉斯始祖猴] 最有可能就是我们祖先的样子,”罗说。

本文经《自然》杂志许可转载。这篇文章于2013年6月5日首次发表

Sid Perkins, who writes most often about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paleontology, is based in Crossville, Tenn.

More by Sid Perkins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