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授粉者在路灯下黯然失色

人造灯光照射下的植物,夜间传播花粉的昆虫数量有所下降

路灯周围的虫子。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当太阳下山时,蛾子、甲虫和其他在植物之间传播花粉的夜间昆虫开始工作。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这些生物可能受到人造照明的威胁。

在瑞士工作的科学家报告称,在夜间人造光照射下,卷心菜蓟(Cirsium oleraceum)地块的授粉媒介访问量大幅下降,水果产量也减少。这项研究于8月2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1。研究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不清楚诸如光污染等问题如何影响授粉媒介。但该研究的作者表示,他们的工作突出了人类足迹如何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产生反响——即使在人们入睡后也是如此。

研究人员在以前从未在夜间暴露于人造光下的卷心菜蓟地块上放置了移动路灯。该团队使用夜视镜观察和捕捉授粉媒介,发现这些地块的昆虫访问量比黑暗中的地块少62%。人造光照射下的植物的授粉媒介物种也减少了29%。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受光照的蓟产生的水果明显少于黑暗中的蓟。与此同时,覆盖着防授粉媒介袋的植物在人造光和黑暗下产生的水果相对数量相同。

即使白天授粉媒介通常比夜间授粉媒介数量更多,它们也无法弥补在人造光照射下植物失去的授粉量。瑞士伯尔尼大学的生态学家、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伊娃·克诺普说,这可能是因为一些研究表明,夜间授粉媒介似乎比白天授粉媒介更有效地在植物之间转移花粉。“因此,重要的不仅是数量,还有质量。”

连锁反应

克诺普及其团队的研究仅考察了14个地块,但他们的工作暗示了白天和夜间授粉媒介(如蛾子、苍蝇甚至蠼螋)以及它们经常光顾的植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例如,如果灯光驱赶了夜间授粉媒介,可能会导致水果减少和植物减少。根据研究作者的说法,这种变化可能会波及白天授粉媒介种群,它们依赖卷心菜蓟等植物获取食物。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生态学家达伦·埃文斯说,这项研究是“第一个表明光污染不仅影响蛾类群落,而且还影响授粉的生态过程”的研究,他研究了人造光如何影响蛾子。

埃文斯说,这对蛾子来说不是好兆头,因为它们在整个欧洲的长期数量都在显著下降。光污染也在全球范围内上升。“诸如此类的研究表明,蛾子是复杂互动网络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扮演着重要的授粉媒介角色,”埃文斯说。

喜忧参半

然而,这并非全是坏消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生态学家和生物地理学家乔恩·萨德勒发现,尽管城市照明会对蝙蝠的活动产生负面影响2,但同样的灯光也可以吸引蛾子等授粉媒介,而蝙蝠喜欢吞食蛾子。

萨德勒还指出,并非所有的人造光都相同。它在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上各不相同——每一种都可能影响光对周围植物和动物的总体影响。他补充说,完全有可能光线将夜间授粉媒介推向更黑暗的区域,而这实际上可能会增强这些地方的授粉。

克诺普说,目前尚不清楚人造光为何对授粉媒介产生负面影响。她说,这可能会扰乱植物的昼夜节律,并改变气味排放或花蜜产生。

然而,有趣的是,夜间授粉媒介的命运似乎与白天授粉媒介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克诺普补充道。在某些情况下,人造光可能会破坏这种交织。

本文经许可转载,最初于2017年8月2日首次发表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