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干细胞首次移植人体

外科医生植入了视网膜组织,该组织是在将患者自身细胞还原为“多能”状态后创建的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一位70多岁的日本女性成为世界上首位接受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细胞的患者,这项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期待,因为它可能提供与胚胎干细胞相同的优势,但没有一些有争议的方面和安全隐患。

在今天当地时间14:20开始的两个小时的手术中,由神户市立医疗中心总医院的栗本康夫领导的三名眼科专家团队,将一块1.3毫米乘3.0毫米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片移植到一位兵库县居民的眼睛中,这位居民患有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

手术在发育生物学RIKEN中心(CDB)旁边的生物医学研究与创新医院研究所进行,眼科医生高桥政代在那里开发和测试了上皮细胞片。她从患者的皮肤细胞中提取了这些细胞,首先制备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然后使其分化成视网膜细胞。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RIKEN报告称,术后患者没有出现渗出性出血或其他严重问题。

栗本在RIKEN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这位患者“承担了与治疗和手术相关的所有风险”。“我深切敬佩她表现出的决心完成手术的勇气。”

他在感谢笹井芳树时,语气有些沉重,笹井芳树是一位CDB研究员,最近自杀身亡。“如果没有已故的笹井芳树的研究,这个项目就不可能存在,他的研究为从干细胞分化视网膜组织开辟了道路。”

栗本还感谢京都大学的干细胞科学家山中伸弥,“如果没有他对iPS细胞的发现,这项临床研究是不可能实现的。”山中伸弥因这项工作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卫生部委员会批准高桥进行人体试验仅仅四天后,栗本就进行了手术(参见“下一代干细胞获准进行人体试验”)。

为了获得批准,高桥和她的合作者在猴子和小鼠身上都进行了安全性研究。动物试验发现,iPS细胞没有被排斥,也没有导致肿瘤生长(参见“干细胞顺利进入临床”)。

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是由于视网膜上皮的破坏造成的,视网膜上皮是支持视觉所需的光感受器的一层细胞。栗本进行的手术不太可能恢复患者的视力。然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将密切关注这些细胞是否能够阻止视网膜的进一步破坏,同时避免潜在的副作用,例如引起免疫反应或诱发癌性生长。

高桥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在使用iPS细胞的再生医学方面迈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一步。”“以此为起点,我绝对希望将[基于iPS细胞的再生医学]带给尽可能多的人。”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2014年9月12日首次发表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