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抑郁症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存。药物作用于大脑中的分子、细胞和突触。心理疗法侧重于认知和行为,试图改变消极偏见的思维。现在,一项新理论表明,这些干预措施可能以比任何人意识到的更相似的方式发挥作用,从而为更好地整合这两种方法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有助于为患者更快、更可靠地缓解这种致残疾病。
抗抑郁药物会增加大脑中某些化学信使(如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然而,这些神经递质究竟如何影响情绪尚不清楚。“在这些药物的细胞、分子和突触基础,与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即他们的经历、感知、记忆和感觉)之间,存在一个缺失的环节,”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家凯瑟琳·哈默说。
与此同时,心理学解释从扭曲的信息处理角度描述了抑郁症。抑郁症患者被认为以消极偏见处理感知、经历和记忆。许多研究证实,与健康人相比,抑郁症患者对悲伤面孔的敏感性增加,对消极材料的记忆力增强,对奖励的反应性降低。成功的疗法教会患者如何纠正这种阴暗的视野。
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哈默现在认为,抗抑郁药也可能通过改变这种消极情绪处理来发挥作用。大约十年前,她和她的同事测试了常用处方抗抑郁药对健康志愿者的影响,发现许多药物将情绪处理偏向积极方向。之前的研究表明,抗抑郁药也会改变抑郁症患者的这些指标,但研究仅包括已服用药物六到八周的患者,因为药物被认为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起效。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乔纳森·罗伊瑟说,为什么抗抑郁药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起作用“一直是精神病学领域长期以来的难题”。一些患者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尝试一种又一种药物,但无法提前知道哪种药物可能有效。
但在 2009 年,哈默和她的同事表明,单剂量的常用抗抑郁药在几小时内改变了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处理。最初,抑郁症患者对快乐面孔的敏感性较低,对自己的积极描述反应时间较长,并且记住的积极词语少于健康志愿者。一剂瑞波西汀(而非安慰剂)在三小时内将所有这些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哈默在 2012 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杏仁核在服用七天依地普仑(Lexapro)后,对恐惧面孔的过度活跃程度降低。在这两项研究中,情绪处理的变化都发生在情绪改善之前。
如果抗抑郁药提供了一个更乐观的视角来体验世界,那么它们延迟起效的谜题可能最终得到解决。患者大概需要时间来熟悉他们新的、更积极的视角所揭示的世界。这种体验式学习也可能解释为什么药物的疗效差异如此之大。“你需要有足够的机会来接受这种更积极的处理模式,”哈默说。她希望研究那些更多外出活动的患者是否确实表现更好。如果是这样,医生可以识别出需要额外帮助走出困境并重新融入世界的人。“这是关于如何最好地结合药物和心理治疗的新视角,”她说。
然而,这项研究最令人兴奋的方面也许是能够尽早预测治疗的有效性——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在新药开发中。初步迹象令人鼓舞。2009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服用抗抑郁药两周的患者在识别某些面部表情(包括快乐)方面的准确性有所提高。那些准确性变化最大的人在六周后也表现出最大的临床改善,这表明这些早期处理变化可能预测后期的结果。
最终,哈默的研究甚至可能使我们不再将生物学和心理学视为相互竞争的解释。“她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在这些不同解释层面之间架起桥梁的能力,”罗伊瑟说。“这非常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