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这样一个梦境:你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存在感,这是你生命中最真实、最真切的体验,你漂浮出身躯,看着自己的脸庞。当人生的记忆在你眼前闪过时,你感到一丝恐惧,但随后你跨越了超凡的门槛,被一种极乐的感觉所淹没。尽管对许多人来说,思考死亡会引发恐惧,但在一些经历过濒死体验(NDE)的人身上,报告了这些积极的特征,他们曾一度濒临死亡,但最终又恢复过来。
关于濒死体验的描述在特征和内容上出奇地一致。它们包括极其生动、涉及身体感觉的记忆,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甚至比真实事件的记忆更真实。这些体验的内容最著名的包括“人生记忆在眼前闪过”,以及灵魂出窍的感觉,常常看到自己的脸和身体,欣喜地穿过隧道走向光明,并感到与某种普遍事物“合而为一”。
毫不奇怪,许多人抓住濒死体验作为来世、天堂和上帝存在的证据。对灵魂出窍和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极乐的描述,似乎几乎是根据关于灵魂在死亡时离开身体并升入天堂极乐的宗教信仰编写的剧本。但这些体验在广泛的文化和宗教中都有分享,因此它们不太可能是特定宗教期望的反映。相反,这种共通性表明,濒死体验可能源于比宗教或文化期望更基本的东西。也许濒死体验反映了我们接近死亡时大脑功能的变化。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许多文化都使用药物作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以诱导具有与濒死体验相似之处的超凡脱俗的感觉。如果濒死体验是基于大脑生物学的,那么也许那些引起类似濒死体验的药物的作用可以教会我们一些关于濒死体验状态的知识。当然,研究濒死体验存在重大的技术障碍。没有办法在动物身上检查这种体验,而且在死亡边缘抢救病人远比采访他们关于濒死体验更重要。此外,许多用于诱导宗教状态的药物是非法的,这将使研究其效果的努力复杂化。
尽管不可能直接检查濒死体验期间大脑中发生了什么,但从濒死体验中收集到的故事为语言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一项引人入胜的研究中,将濒死体验故事与药物体验轶事进行了语言学比较,目的是确定哪种药物引起的体验最像濒死体验。令人惊讶的是,这被证明是一种多么精确的工具。即使这些故事是开放式的主观叙述,通常是在事后多年给出的,但语言分析不仅集中到特定类别的药物,而且还集中到特定药物,认为其引起的体验与濒死体验非常相似。
这项新的研究比较了 625 位报告濒死体验的个体的故事,以及超过 15,000 位服用过 165 种不同精神活性药物的个体的故事。当对这些故事进行语言学分析时,发现在濒死体验和药物体验的回忆之间存在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存在于那些服用过特定类别药物的人身上。特别是氯胺酮这种药物,导致了与濒死体验非常相似的体验。这可能意味着濒死体验可能反映了大脑中与氯胺酮等药物的目标相同的化学系统的变化。
研究人员借鉴了他们多年来收集的大量濒死体验故事。为了将濒死体验与药物体验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利用了Erowid Experience Vaults 中发现的大量药物体验轶事,这是一个开源的收集库,描述了关于药物和各种物质的第一手体验。
在这项研究中,对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和服用过药物的人的回忆进行了语言学比较。他们的故事被分解成单个词语,然后根据词语的含义进行分类和计数。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能够比较在每个故事中使用具有相同含义的词语的次数。他们使用这种对故事内容的数值分析来比较药物相关体验和濒死体验的内容。
这些比较中包含的每种药物都可以根据其与大脑中特定神经化学系统相互作用的能力进行分类,每种药物都属于一个特定的类别(抗精神病药、兴奋剂、迷幻药、镇静剂或催眠药、谵妄药或致幻剂)。当比较同一兴奋剂药物类别中一种兴奋剂药物的描述与另一种兴奋剂药物的描述时,几乎没有发现相似之处,并且在兴奋剂药物体验和濒死体验的描述之间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发现相似之处。镇静剂也是如此。然而,与致幻剂相关的故事彼此之间非常相似,与抗精神病药和谵妄药相关的故事也是如此。当将药物效果的回忆与濒死体验进行比较时,关于致幻剂和迷幻药的故事与濒死体验的相似度最高,而与濒死体验相似度最高的药物是致幻剂氯胺酮。“现实”一词在濒死体验和氯胺酮体验的描述中都得到了最强烈的体现,突出了伴随濒死体验而来的存在感。在两种体验共有的词语列表中,排名靠前的是与感知(看到、颜色、声音、视觉)、身体(脸、手臂、脚)、情感(恐惧)和超越(宇宙、理解、意识)相关的词语。
然后,研究人员根据词语的共同含义将词语分为五个主要组别。这些主要组成部分涉及感知和意识、药物依赖、负面感觉、药物制备,以及一个包括疾病状态、宗教和仪式的组别。濒死体验反映了与感知和意识、宗教和仪式、疾病状态和药物制备相关的三个组成部分。“观看/自我”组件与感知和意识相关,包括颜色、视觉、图案、现实和面孔等术语。“疾病/宗教”组件包含焦虑、仪式、意识和自我等元素,而与制备相关的“制作/物品”组件包含制备、煮沸、气味和仪式等元素。同样,在这种类型的分析中,氯胺酮与濒死体验的重叠程度最高。
其他引起与濒死体验相似体验的药物包括 LSD 和 N,N-二甲基色胺 (DMT)。著名的致幻剂 LSD 与氯胺酮对心脏骤停引起的濒死体验的相似程度相当。DMT 是一种在南美植物中发现的致幻剂,用于萨满教仪式。它引起的体验类似于濒死体验,并且也在大脑中制造,导致人们猜测内源性 DMT 可能解释濒死体验。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濒死时人脑中 DMT 的水平是否会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因此其在该现象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
这项研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为它完全基于主观报告——有些报告是在事件发生几十年后才收集的。同样,也无法证实 Erowid 收集库中的描述,因为无法证明任何个人服用了他们声称或认为自己服用的药物。但这使得以这种方式得出的故事的语言分析能够区分不同药物类别与濒死体验的相似之处,就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将濒死体验与服用氯胺酮的体验联系起来是具有启发性的,但这远非最终结论,即两者都是由于大脑中相同的化学事件造成的。证明这一假设所需的类型研究,例如测量危重病人的神经化学变化,在技术和伦理上都具有挑战性。然而,作者提出了这种关系的一个实际应用。由于濒死体验(NDE)可以具有变革性,并且对体验者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包括对死亡的无畏感,作者建议可以将氯胺酮用作治疗手段,在绝症患者身上诱导类似濒死体验的状态,作为他们可能体验到的“预览”,从而减轻他们对死亡的焦虑。这些益处需要与潜在的氯胺酮副作用的风险进行权衡,包括恐慌或极度焦虑的感觉,这些影响可能会适得其反。
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有助于描述临终的心理表现。这种知识最终可能比任何药物剂量都更有助于减轻对这种不可避免的转变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