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使用穿过地壳的光束,首次发现了直接证据,证明了三种已知类型的中微子中两种之间的转变——这些中微子被称为基本粒子的“μ子”和“τ子”味。
位于意大利中部格兰萨索地下实验室的OPERA(乳胶径迹探测装置振荡项目)实验在2011年宣布探测到中微子以超光速运动,明显违反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因此成为头条新闻。尽管该说法后来 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研究人员在测量中发现了几个潜在的误差来源,但OPERA合作组织在6月15日宣布,它现在已经实现了观察中微子味转换的最初目标。
“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测量,以前没有人做过,”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的中微子物理学家马可·帕拉维奇尼说,他不是OPERA合作组织的成员。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已知有三种类型或“味”的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粒子的名称暗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极少数情况下,当中微子与质子或中子相互作用时,它们会分别产生电子、μ子或τ轻子。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怀疑中微子可以从一种味转变为另一种味。之前的几项实验使用了已知特定类型中微子的来源,结果检测到的中微子比如果粒子不改变味时预期的要少。
2013年7月,日本的T2K实验首次直接证明了不同味的出现,而不仅仅是原始味的消失。它在最初由μ子中微子束制成的光束中检测到了电子中微子。
隐藏的目标
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一股μ子中微子束从位于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射出,到达东南方向730公里处的格兰萨索地块底部,意大利实验室就位于岩石内部。
当这些中微子到达格兰萨索时,一些μ子中微子已经变成了τ子中微子。最新结果显示,当这些中微子击中OPERA探测器内部的铅靶时,它们产生了τ轻子。
那不勒斯大学的物理学家、OPERA发言人乔瓦尼·德·莱利斯说,轻子会在万亿分之一秒内衰变。“即使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传播,[τ轻子]也只能运行不到一毫米,”他说。
OPERA使用由15万个“砖块”组成的阵列探测到了这种短寿命的粒子,每个“砖块”重约8公斤,包含57个堆叠的乳胶板。该装置具有11万平方米的表面积,因此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自动化系统来搜索板上的微观条纹,这些条纹可以表明τ轻子的短暂存在。
在去年公布的部分结果中,OPERA合作组织统计了四个可能的τ轻子踪迹,根据粒子物理学严格的发现标准,这还不足以宣布成功。但物理学家们现在已经发现了第五个τ轻子,足以宣布实验成功。
“这个结果并非理所当然,”他说。一旦CERN光束被关闭,德·莱利斯和他的团队只能搜索现有数据,他承认,找到五个事件需要一点运气。“可能是六个——或者四个,或者三个。”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2015年6月16日首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