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能源专家和气候科学家质疑在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 1.5 摄氏度是否可行。今天,世界首屈一指的能源机构对此提出了反驳。
在一份长达 227 页的报告中,国际能源署表示,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并将升温幅度限制在 1.5 摄氏度是可能的。但这需要从今天开始对世界能源系统进行彻底改造。
国际能源署表示,要在 2050 年实现净零目标,未来十年需要采取重大行动。目前,电动汽车占全球汽车销量的 5%,到 2030 年,它们将需要占新车购买量的 60%。去年的可再生能源年装机量创下 280 吉瓦的记录,未来需要超过 1,000 吉瓦。能源效率的提高需要每年增长 4%,约为目前速度的三倍。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这些发展需要辅之以对碳捕获、氢电解槽和生物能源等技术的巨额投资。该机构表示,这些将需要在 2030 年之后清理经济中难以实现绿色发展的部门。
“为实现这一至关重要且艰巨的目标(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并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1.5°C 的最佳机会)所要求的努力规模和速度,使其可能成为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国际能源署的调查结果在几个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净零路线图传统上是学术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建模人员和绿色智库的专属领域。国际能源署是为应对 1973 年和 1974 年的石油危机而成立的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因未能准确捕捉可再生能源的增长以及对能源转型犹豫不决而受到环保人士的批评。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报告代表了能源机构的认可,使工业界相信在未来三十年内基本上消除世界能源系统的排放是可能的。
伦敦智库碳追踪机构(研究气候变化对金融影响的智库)的能源策略师金斯米尔·邦德表示:“国际能源署的分析被用来支持化石燃料系统。国际能源署明确提出这种分析表明改变是可能的,这一事实非常重要。”
报告的内容同样重要。许多分析师质疑到 2100 年将升温幅度限制在 1.5 摄氏度是否可行 (气候专线,2020 年 6 月 5 日)。这种怀疑的部分原因在于世界日益减少的碳预算。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地球已经升温超过 1 摄氏度。
一些怀疑还源于能源模型,这些模型严重依赖未经证实的负排放技术来抵消经济大片地区的污染。严重依赖负排放技术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建模的许多 1.5 摄氏度路径的主要内容 (气候专线,2020 年 12 月 22 日)。
但国际能源署的净零路径明显很少依赖负排放。专家表示,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可再生能源成本的迅速下降,这使得能源建模人员能够通过扩大风能和太阳能来设想更大幅度的减排。
该报告还表明,可以通过部署大量已商业化的技术来实现大部分所需的减排,例如电力部门的风能和太阳能、交通运输中的电动汽车以及建筑物中的热泵。
其余部分(不到所需减排量的一半)将必须来自正在开发的技术,例如氢电解和碳捕获。
然而,可能并不意味着容易。例如,国际能源署预计,到 2035 年,传统汽油和柴油动力汽车的销售将需要停止,而没有碳捕获的燃煤电厂将在 2040 年关闭。到 2050 年,85% 的房屋将必须实现零碳排放,其中约一半的供暖需求由电动热泵提供。
工业部门的绿色化可能更加困难。
国际能源署估计,在 2030 年至 2050 年之间,世界每月需要安装 10 家配备碳捕获技术的工业工厂、3 家以氢气为燃料的工厂和 2 吉瓦的氢电解产能(即能够利用清洁电力生产氢气的设施)。该机构指出,相比之下,中国在 2000 年至 2015 年间平均每月建造 12 个工业设施。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能源系统的教授科斯塔·萨马拉斯说:“该报告明确指出,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窗口期很窄,但是——这一点很重要——仍然可以实现。国际能源署在这里告诉我们:为了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我们需要部署、部署、再部署。”
世界是否准备好迎接部署挑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去年,一批国家承诺实现净零排放。这些承诺现在涵盖了全球 70% 的排放量,但国际能源署表示,这些承诺仍然不足以将升温幅度限制在 2100 年的 2 摄氏度。
该机构发现,即使成功实施了所做的承诺,到 2050 年仍将留下约 220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导致气温上升约 2.1 摄氏度。2020 年化石燃料的全球排放量为 340 亿吨。
突破研究所气候与能源项目负责人、气候科学家泽克·豪斯法特表示:“虽然制定关于如何实现 1.5 摄氏度目标的方案很有用,但仍然需要强调的是,这将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需要世界各国从明天开始表现出比迄今为止所证明的更大的政治意愿。”
经 POLITICO, LLC 许可,转载自E&E 新闻。版权所有 2021 年。E&E 新闻为能源和环境专业人士提供重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