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水星轨道探测任务即将结束。自2011年3月抵达这颗最内部的行星以来,“信使号”探测器“改写了关于水星以及对内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影响的整本教科书”,哥伦比亚大学首席研究员肖恩·所罗门说。该探测器原本计划在3月底耗尽燃料,这将启动其逐步坠落到行星表面的过程。然而,最近工程师们找到了一种方法,从其氦气存储中挤出更多几周的推进剂,有可能将“信使号”的寿命延长到4月中旬。这一延期应该为从距水星表面15公里以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近)进行表面测量提供充足的延长时间。尽管官方任务即将结束,但天文学家现在拥有超过10太字节的数据,足以让他们在未来几年忙于解开水星的奥秘。
数字
8.6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水星日 “信使号”环绕行星运行的天数
1,504
地球日 “信使号”环绕行星运行的天数
4,105
完成的水星轨道圈数
258,095
返回地球的照片
87亿
总行驶里程
我们对水星的了解
奇怪的磁场
在1970年代,“水手10号”飞掠探测表明水星有一个磁场。然而,“信使号”的观测表明,奇怪的是,该磁场并非以行星内部为中心,而是偏向其北极。理论家们尚未解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对称。
火山活动
“信使号”解决了关于火山活动是否在水星上普遍存在的长期争论。之前的图像显示,平原可能是火山活动或小行星撞击造成的。“信使号”的新数据表明,这些区域最符合干燥熔岩流的预期,并且事实上,火山物质覆盖了行星表面的大部分区域。
令人惊讶的形成历史
在“信使号”之前,研究人员认为水星在其早期历史上经历过超高温时期,高达10,000开尔文,这可能是由小行星撞击造成的。“信使号”探测到表面金属,这些金属会在如此高的温度下汽化,这与该理论相矛盾。
神秘的“凹坑”
“信使号”揭示了散布在水星表面神秘的扁平且浅的亮点。科学家们将它们称为“凹坑”,这似乎是该行星独有的特征。专家的最佳猜测是,这些特征是在表面挥发性物质流失到太空时形成的,这可能是通过与太阳风(从太阳吹出的粒子)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