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H1N1猪流感大流行于2009年席卷全球时,中国嗜睡症病例激增——嗜睡症是一种神秘的疾病,会导致突然、无法控制的睡意。与此同时,在欧洲,大约每15,000名接种了Pandemrix(一种现已停产的流感疫苗,其中含有大流行病毒的片段)的儿童中,就有1人也患上了嗜睡症,这是一种慢性疾病。
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免疫学家伊丽莎白·梅林斯和嗜睡症研究员伊曼纽尔·米尼奥特及其合作者现在已经部分解开了这些事件背后的谜团,同时也证实了一个长期存在的关于嗜睡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假设,在这种疾病中,免疫系统会攻击健康细胞。
嗜睡症主要是由产生下丘脑分泌素的神经元逐渐丧失引起的,下丘脑分泌素是一种让我们保持清醒的激素。许多科学家曾怀疑免疫系统是罪魁祸首,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找到了第一个直接证据:一组特殊的CD4+ 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它以食欲素为靶标,并且仅在嗜睡症患者中发现。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刊登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梅林斯说:“到目前为止,嗜睡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观点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假设,但这是自身免疫的第一个直接证据。” “我认为这些细胞是确凿的证据。” 该研究今天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神经学家托马斯·斯卡梅尔说,在经历了“多年的轻微失望”之后,这一结果令人欣慰,这些失望的标志是多次未能找到人体针对自身下丘脑分泌素产生的抗体。“这是嗜睡症领域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遗留问题
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有些人会产生这些T细胞而另一些人则不会,但遗传因素可能起作用。在早期的工作中,米尼奥特表明,98%的嗜睡症患者都有一种HLA基因的变体,而这种变体在普通人群中仅占25%。
环境因素,例如感染,可能也很重要。梅林斯的工作模型是,当具有遗传倾向(包括具有几种与嗜睡症相关的基因变异)的人遇到模仿下丘脑分泌素的环境因素时,就会发生嗜睡症,从而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2009年的H1N1病毒就是这样一种触发因素:研究小组发现,这些相同的特殊CD4+ T细胞也识别来自大流行性H1N1病毒的蛋白质。
当然,嗜睡症在2009年大流行之前就存在了。由于新病例往往在冬季之后出现——在季节性流感高峰期之后——因此,其他毒株甚至其他病毒也可能参与其中。
但是,结果并不能完全解释Pandemrix之谜,因为其他流感疫苗也含有相同的蛋白质,但并未导致嗜睡症病例激增。尽管如此,梅林斯表示,应该有可能通过确保未来的流感疫苗不包含类似于下丘脑分泌素的成分来避免重蹈覆辙。
另一个遗留问题是,“他们没有展示这些T细胞实际上是如何杀死下丘脑分泌素神经元的”,斯卡梅尔补充道。“这就像一场谋杀之谜,我们不知道真正的凶手是谁。” 他认为,T细胞不太可能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相反,它们可能是通过中间媒介发挥作用,或者可能仅仅是其他破坏性事件的症状。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学家兼欧洲嗜睡症网络主席格特·拉默斯说:“结果非常重要,但他们需要在大型患者和对照组中进行重复研究。” “如果研究结果得到证实,第一个重要的衍生产品可能是开发一种新的诊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