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子靶向脑癌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可以将它们称为针对脑肿瘤的激光制导智能炸弹。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正在测试一种药物递送系统,该系统涉及携带药物的纳米粒子和一种引导肽,以靶向脑部的癌细胞。他们的研究发现,通过这种方法,更多的药物可以被递送到肿瘤的大致区域。他们在11月15日出版的《临床癌症研究》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发现。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名为Photofrin的光敏药物,这意味着它在进入血液后会被激光激活。作为其主要副作用,该药物会使患者对光敏感,他们在接受治疗后必须远离强烈的阳光,甚至是没有遮光的灯,长达30天。尽管存在这一主要缺点,Photofrin仍被用于治疗食道癌、膀胱癌和皮肤癌。但是他们的新型递送系统,依赖于静脉注射40纳米宽的颗粒来携带药物,实际上可能避免大部分光敏性,因为由于一种名为F3的肽,血液中循环的Photofrin更少。F3是从蛋白质HMGN2(高迁移率族蛋白2)上分离下来的一段31个氨基酸的序列,具有穿透细胞膜的能力。“这种肽就像一个‘邮政编码’,因为它使纳米粒子仅与肿瘤内的血管结合,而不是与正常血管结合,”该研究的合著者,放射科医生和环境健康科学家Alnawaz Rehemtulla说。F3可以检测到一种名为核仁素的蛋白质的表达,核仁素是肿瘤细胞表面的一种标记物。

研究人员避免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必以某种方式递送药物,使其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血脑屏障阻止许多物质从血液进入大脑。典型的化疗药物必须穿透这层屏障才能治疗肿瘤。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毒的聚丙烯酰胺颗粒不必通过血液跨越过去。“纳米粒子不需要穿过血脑屏障,因为它们被专门设计用于靶向肿瘤内的血管细胞,”该研究的作者之一,放射科医生Brian Ross解释说。“这种治疗应该被认为是抗血管治疗,从而切断肿瘤的血液流动,导致肿瘤细胞因缺乏氧气和能量来源而死亡。”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为了测试递送方法,研究人员将34只大鼠(所有大鼠都在大脑中注射了癌细胞)分成不同的组。那些没有接受治疗或仅接受激光治疗的大鼠情况不佳,平均在8.5天内死亡。那些静脉注射或封装在纳米粒子中的Photofrin的大鼠,中位生存时间为13天。接受F3与携带Photofrin的纳米粒子的组情况最好:它们平均存活了33天;该组五只大鼠中的三只存活了60天,其中三只中的两只在六个月后似乎没有肿瘤。通过使用氧化铁作为造影剂——以便通过MRI更轻松地检测纳米粒子的最终位置——该组确定,与注射非靶向纳米粒子相比,附着F3肽的药物到达肿瘤部位的量是原来的两倍——占给药总量的10%。

Ross表示,基于这项研究的成功,该团队正在研究这种递送技术是否适用于非光动力疗法。Rehemtulla补充说,如果其他FDA批准的化疗药物像Photofrin一样成功地到达其靶点,“那么我们将开发出一种使癌症药物更具‘肿瘤特异性’的方法,因为它们只会进入肿瘤血管系统,而不会进入正常血管系统。这将使患者免受几乎所有化疗都常见的正常组织毒性的影响。”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