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一段萦绕心头的旋律可以在几个音符内改变你的心情。新的证据表明,音符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它们如何让我们感觉——而这种特性可能源于我们使用声音的方式。
杜克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丹尼尔·保龄分析了西方古典音乐和印度拉格音乐旋律中的音程或音符之间的距离。这项研究于三月份发表在PLoS ONE上。他发现,在这两种类型的音乐中,与悲伤相关的旋律中的平均音程较小,而与快乐相关的旋律中的平均音程较大。以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为例。第一乐章的旋律在小范围的音符中忧伤地摇曳。在第二乐章,更快乐的乐章中,旋律起飞,轻快地跳跃过更广阔的音阶范围。
保龄认为音乐模仿了我们最原始的乐器——声音的自然模式。为了验证他的理论,他收集了 20 位英语 speakers 和 20 位泰米尔语印度 speakers 的语音样本,并研究了频率的变化是否能预测他们话语的情感内容。他发现的模式与书面旋律中的模式相同: speech 越悲伤,语调就越单调。“通过声音,我们开始将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音调特征联系起来,”保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