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京都

为了认真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决策者需要建立一个框架,使其延续到本世纪末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2006年末,几件事促使美国和其他国家更接近就控制温室气体(GHG)排放进行认真的全球谈判。因此,现在是时候询问一项有意义的全球协议将包含哪些内容了。一个坚实的起点是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一项约束各国就该问题采取行动的国际条约,并根据该公约通过了具体措施,例如《京都议定书》。包括美国和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在内的《框架公约》签署国宣布,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能够防止对气候系统产生危险的人为[人为]干扰的水平”。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并没有很好地实施这一想法:它对长期目标采取了短期观点,结果在此过程中失去了清晰度、可信度和支持。现在的关键是超越它。

《京都议定书》呼吁高收入国家以及东欧和前苏联的后共产主义国家到2012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减少约6%。这项承诺远胜于无所作为(对布什政府的非政策的公正描述),但它有两个主要缺陷。首先,它遗漏了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很快将排放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如果没有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稳定排放根本是不可能的。其次,《京都议定书》将稳定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目标转变为短期减排目标,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稳定排放的主要行动将是技术的长期变革,这将超出《京都议定书》的2012年期限。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控制排放的成本将远低于不作为的成本。


这一次,最好从长远角度出发。“危险的人为干扰”很可能在 атмосфер中碳浓度达到百万分之450至550(ppm)时开始发挥作用。世界目前能源使用、森林砍伐和工业增长的轨迹很容易在本世纪末将我们带到该范围的两倍。英国财政部一份出色的新报告《斯特恩评论》明确指出,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冰盖融化,海平面大幅上升;大规模作物歉收;疾病传播增加;以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潜在灾难性影响。

因此,世界应同意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450至550范围内(我尊敬的同事吉姆·汉森敦促范围的下限,其他人则敦促范围的上限)。一个世纪中叶的目标,也许比目标低50 ppm,将提供一个与世纪末目标一致的40年目标。随着新的科学证据出现,目标将定期调整。在设定了两个长期锚点后,世界各国政府可以就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达成一致。这些战略将包括减少排放的市场激励;大大扩展对可持续能源使用、土地利用和工业发展的研究;以及从富国到穷国的技术转让。

《斯特恩评论》明确指出,这种控制的成本将远低于不作为的成本。在至少三个主要领域,低成本、高效益的努力看起来很有希望: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技术以及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智能技术可能可以将长期温室气体稳定化的年度成本保持在全球GDP的1%以下。富裕国家可以帮助贫穷国家采用所需的技术。

因此,现在是时候争取建立一个所有国家都将参与的明智的长期框架了。经济学是对的。美国国会准备支持这一方针。白宫也将在2008年之后不久,并且运气好的话,甚至在此之前也会这样做。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