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哈密瓜相关的李斯特菌爆发预计会导致更多死亡?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解释了为什么这是十多年来最致命的食源性疾病爆发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今天宣布,与受污染哈密瓜相关的李斯特菌病感染的死亡人数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上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到目前为止,这次疫情已导致 72 人患病,至少 13 人死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托马斯·弗里登博士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我们十多年来发现的最致命的食源性疾病爆发。”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以下是您需要了解的关于新爆发的信息

为什么死亡人数可能会上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仍在调查其他疑似与疫情有关的死亡事件。(必须进行实验室测试以确认细菌的存在,然后才能将死亡正式归因于疫情。)

弗里登说,李斯特菌的特殊之处在于,食用受污染食物和生病的时间间隔可能相当长——几周甚至几个月。

弗里登说:“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几天和几周内病例数量将会增加。”

为什么这次疫情如此致命?
李斯特菌病是由在土壤和水中发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

爱荷华州立大学动物科学系食品安全专家和教授詹姆斯·迪克森说,感染这些细菌的健康成年人可能不会生病。然而,对这种疾病特别易感的人——包括孕妇、新生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可能会患上重病,迪克森说。

迪克森说,在这次疫情中,大多数感染者年龄在 60 岁以上或免疫系统较弱,这可能是死亡人数高的原因。

有多少人死亡?
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已正式确认的死亡人数为 13 人:科罗拉多州 2 人,堪萨斯州 1 人,马里兰州 1 人,密苏里州 1 人,内布拉斯加州 1 人,新墨西哥州 4 人,俄克拉荷马州 1 人,得克萨斯州 2 人。

哈密瓜有什么特性使其成为细菌的温床?
弗里登说,过去十年中发生了 10 起与哈密瓜有关的食源性疾病爆发。其中七起涉及沙门氏菌。今年 3 月,哈密瓜引起的沙门氏菌爆发导致 20 人患病,但没有造成死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这是第一次与哈密瓜相关的李斯特菌爆发。

迪克森说,哈密瓜的表面粗糙,可以截留细菌。此外,与其他种类的农产品一样,哈密瓜通常是生吃的。
每年通常有多少人死于李斯特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每年约有 1600 人患上严重的李斯特菌病,约有 260 人死亡。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美国第三大致命的食源性疾病,仅次于沙门氏菌(每年 380 人死亡)和弓形虫(每年 330 人死亡)。

2002 年爆发的与熟食肉相关的李斯特菌疫情导致 54 人患病,8 人死亡。

李斯特菌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高危人群患上李斯特菌病的症状可能包括发烧、肌肉疼痛、头痛、颈部僵硬、意识模糊、失去平衡和抽搐。

健康人群如果接触到大量细菌,症状可能包括腹泻和发烧。

我如何避免感染李斯特菌?
弗里登说,如果您的哈密瓜来自被怀疑是疫情源头的詹森农场的洛基福德,或者您不确定您的哈密瓜来自哪里,您应该把它们扔掉。

为了降低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风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以下建议

  • 尽快食用易腐烂和即食食品。

  • 食用前彻底清洗生蔬菜。

  • 不要饮用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

  • 将即食食品和剩菜加热至热气腾腾。

  • 有感染风险的人不应食用热狗、午餐肉、冷盘或其他熟食肉,除非在食用前将其加热至 165°F 的内部温度,或直至热气腾腾。

传递下去:与受污染哈密瓜相关的李斯特菌病爆发是十年来最致命的食源性疾病爆发。

© 2011 TechMediaNetwork.com。保留所有权利。

Pending U.S. Food Safety Bill Promises More Accountability--Backed by Science E. coli on the March Stopping Infections: The Art of Bacterial Warfare The Complex Origins of Food Safety Rules--Yes, You Are Overcooking Your Food Why don't we irradiate all germ-carrying food? Is Your Food Contaminated?

LiveScience is one of the biggest and most trusted popular science websites operating today, reporting on the latest discoverie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nd fascinating breakthroughs that impact you and the wider world.

More by LiveScienc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