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尼西亚洞穴中发现的更多骨骼支持了去年提出的惊人主张,即一种非常小的原始人类新物种与现代人类同时存在。
当新英格兰大学(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阿米代尔)的迈克尔·莫伍德和彼得·布朗及其团队去年十月宣布,他们在弗洛勒斯岛的梁布亚洞穴中发现了一个身高一米的原始人类的部分骨骼时,他们引起了一些质疑。尽管这些骨骼非常小——尤其是颅骨,其脑容量与黑猩猩相当——但牙齿、下颚和颅骨被描述为与我们自己属的成员Homo相似。包括石器工具、火的痕迹和一种矮象类动物的骨骼在内的证据,可以追溯到大约18,000年前,促使科学家将这些人类遗骸归为一个新物种,Homo floresiensis。反驳随之而来。有些人认为迷你人类是俾格米人;另一些人则认为,颅骨来自患有小头畸形(一种导致头部非常小的出生缺陷)的现代人类。
现在,莫伍德、布朗及其同事表示,2004年挖掘出的各种臂骨、腿骨、颌骨、脚趾骨和手指骨,以及肩胛骨和椎骨,使迄今为止梁布亚代表的个体估计数量达到九个,并对那些其他的解释提出了质疑。对第二个下颌骨的分析表明,它与第一个下颌骨非常相似。两者都明显缺乏下巴,这是Homo sapiens(即使是患有小头畸形的人)的独特特征。对腿骨和臂骨的进一步研究证实,H. floresiensis大约有一米高,手臂很长。现代成年俾格米人的腿和手臂与他们的矮小身材成比例。“我们现在可以比较确定地重建身体比例,”研究人员在10月13日出版的《Nature》杂志上写道。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当该团队发表关于H. floresiensis的第一份报告时,他们提出它是Homo erectus的矮化后代,Homo erectus可能在数十万年前到达该岛,并由于缺乏捕食者和有限的资源而进化成较小的生物。弗洛勒斯岛已经拥有经历过这种进化的物种,例如巨型鼠和现已灭绝的迷你象表亲。然而,新的发现揭示了与更古老的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的相似之处,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生活在非洲,这突显了弗洛勒斯岛的微型人类反而可能是比H. erectus更原始的尚未知原始人类的后代的可能性。因此,尽管H. floresiensis似乎确实是一个新物种,但作者承认其谱系仍然是个谜。但该遗址只有一小部分被挖掘出来,科学家们希望进一步挖掘能揭示更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