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这个月,戈登·摩尔发表了一篇历史性论文,标题颇为随意,名为:“在集成电路上塞进更多组件”。这份文件是摩尔首次阐述一个原则,经过稍作修改后,该原则被提升为定律:每两年计算机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将翻一番。
正如任何对计算稍有兴趣的人都知道的那样,摩尔定律是信息时代的基石。约翰·帕夫鲁斯在五月《大众科学》杂志的“寻找新机器”一文中写道,“集成电路使计算机工作,但摩尔定律使计算机进化。”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预测摩尔定律的终结,而工程师们总能找到方法保持进步的步伐。但有理由相信,这些工程师很快将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自 2000 年以来,面对这些障碍的芯片工程师一直在开发巧妙的变通方法,”帕夫鲁斯写道,“但这些权宜之计不会改变硅缩放技术寿命不足十年的事实。”
面对这个最后期限,芯片制造商正在投入数十亿美元来研究和开发新的计算技术。在他的文章中,帕夫鲁斯带领我们参观了这场研发热潮。虽然不可能知道哪种技术将超越硅——而且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将是多种技术的结合,而不是任何一项突破——但我们可以看看竞争者。这是一个快速概览。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石墨烯
硅计算机芯片制造商可以采取的更激进的举措之一是完全放弃硅。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很快发生,但IBM去年确实宣布将花费30亿美元寻找替代品。最明显的候选者是——还能是什么呢?——石墨烯,单原子碳片。“就像硅一样,”帕夫鲁斯写道,“石墨烯具有在很宽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电子有用特性。更棒的是,电子以相对论速度在其中飞驰。最关键的是,它可以扩展——至少在实验室中是这样。已经制造出石墨烯晶体管,其运行速度比性能最佳的硅器件快数百甚至数千倍,且功率密度合理,甚至低于硅进入量子状态的五纳米阈值。” 然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石墨烯没有带隙——这种量子特性使得将晶体管从导通状态切换到截止状态成为可能。
碳纳米管
将单原子碳片卷成圆柱体,情况就会有所改善:碳纳米管会形成带隙,并由此产生一些半导体特性。但帕夫鲁斯发现,即使是负责开发基于碳纳米管计算的研究人员也对此表示怀疑。“碳纳米管是精细的结构,”他写道。“如果纳米管的直径或手性——碳原子“滚动”的角度——即使发生微小变化,其带隙也可能会消失,使其无法用作数字电路元件。工程师还必须能够使用硅晶圆厂现在依赖的相同技术,将数十亿个纳米管整齐地排列成行,行距仅为几纳米。”
忆阻器
惠普正在开发基于一种全新的电子元件——忆阻器的芯片。忆阻器在 1971 年被预测,但在 2008 年才被开发出来——这个术语是“memory”(内存)和“resistor”(电阻器)的组合——具有“记住”先前流过它的电流大小的奇特能力。正如帕夫鲁斯解释的那样,忆阻器使得将存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结合起来成为可能。“将 CPU 比作计算机‘大脑’的常用比喻,如果用忆阻器代替晶体管,将会更加准确,因为前者实际上更像神经元——它们传输和编码信息,同时也存储信息,”他写道。
认知计算机
为了制造“至少像苍蝇一样‘聪明’”的芯片,IBM 认知计算小组的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摒弃类似计算器的冯·诺依曼架构的处理器。相反,正如帕夫鲁斯解释的那样,他们“模仿哺乳动物大脑中的皮质柱,后者在同一结构中处理、传输和存储信息,没有总线瓶颈阻碍连接。” 其成果是 IBM 的 TrueNorth 芯片,其中 50 亿个晶体管模拟了一百万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 2.56 亿个突触连接连接。“这种安排带来的好处是,”帕夫鲁斯写道,“以激光笔的能源预算实现实时模式匹配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