鼹鼠——以其小眼睛、蛆状身体和有时裸露的皮肤而闻名——主要生活在地下。然而,它们似乎对地上的生态过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动物学杂志》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在非洲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南非开普敦植物区,鼹鼠的掘穴活动强烈地影响了植物群落的组成。
在挖掘洞穴的过程中,鼹鼠将土壤与植被、未吃完的食物以及它们自己的尿液和粪便混合在一起。然后,它们将这种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混合物从洞穴中排出,形成特有的土堆。
比勒陀利亚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土堆土壤是植物的丰富营养资源。相对于对照样品,它具有高浓度的氮、镁、钾、钠和钙。扰动的土壤也由更细的颗粒组成,就像一位园艺专家对其进行了通气,并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一样。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植物不会错过良好的矿物质热点,科学家发现,鼹鼠显著提高了它们土堆上的植物多样性——可能是通过连根拔起或掩埋常见的植物,并让新的植物有机会在该地点定殖。然而,植物材料的总量——“植物生物量”——实际上在土堆地点减少了。鼹鼠和牛都喜欢在土壤肥沃的地区放牧,这可能会限制即使是最茂盛的植物地毯的生物量。此外,当啮齿动物将垃圾从洞穴中排出时,有时会将活着的植被与土壤一起掩埋,从而有效地将这些植物从生物量统计中移除。
这项研究提醒人们,动物可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它们的环境,而物种灭绝可能会产生无人预料到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