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变暖的速度大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到四倍。随着极地冰盖融化和永久冻土层解冻,科学家们正在争分夺秒地密切关注这个变化中的区域及其对地球其余部分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经常面临巨大的挑战——从恶劣的环境到破坏仪器的北极熊——但现在他们面临着另一个障碍:实际上缺乏来自俄罗斯的数据。
俄罗斯占北极陆地面积的近一半。但自从该国入侵乌克兰以来,与俄罗斯科学家的全球合作已经停滞,俄罗斯的野外考察站也对大多数外国研究人员关闭。本周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实,如果这些趋势持续下去,对不断变化的北极的科学理解将显著恶化。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北极生态系统建模师、首席研究作者埃夫伦·洛佩兹-布兰科说,在减去俄罗斯数据后,描绘北极气候的数字偏差可能与气候变化本身预计到2100年造成的影响一样剧烈。“这是这场冲突的又一个附带损害。”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洛佩兹-布兰科和他的同事们在他们的研究中使用了来自北极陆地研究和监测国际网络 (INTERACT) 94 个站点中的 60 个站点的数据,这是北纬地区最大的研究站网络。他们选择的 60 个站点中,近三分之一位于俄罗斯,所有站点都位于北纬 59 度以上,略低于格陵兰岛南端。然而,研究人员排除了位于格陵兰岛冰盖上的站点,因为它不是典型的陆地生态系统。
他们使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开发的一套计算机模型来评估 2016 年至 2020 年以及 2096 年至 2100 年期间,在包含和不包含 17 个俄罗斯站点的情况下,八个生态系统变量(包括温度、降水和积雪深度)在整个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如何。
研究人员的分析揭示了整个北极地区现有的知识差距,即使包括所有站点也是如此。这可能是因为更多的站点位于相对潮湿、温暖、植被密度较低的地方。“基本上,在恶劣、偏远的环境中收集信息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所以不幸的是,数据非常有限,”洛佩兹-布兰科说。“我们没有整个区域协调或标准化的数据集。”
研究结果还表明,当排除来自俄罗斯站点的数据时,关键生态系统变量的偏差显着增加——这降低了科学家准确描述北极变化的能力。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副所长榎本浩之(未参与这项工作)表示,这项新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合作,就不可能获得气候变化对北极影响的全貌。
他说,虽然这种情况是科学界早已怀疑的,但拥有“具体的分析”来证实这一点“是非常可取的”。
挪威北极大学 UiT 的气候与环境科学家金·霍尔曼(未参与这项研究)表示,这份“严谨”的新论文预示着北极科学其他领域将出现“更加剧烈的侵蚀”,尤其是那些系统覆盖范围不如陆地生态系统或更依赖俄罗斯观测的领域。这可能包括对海洋生物学、河流生态系统和海洋学的研究——“更不用说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了,没有这些学科,我们就会对俄罗斯北极地区人类的命运一无所知,”霍尔曼说。
“为了了解北极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对这个异质且复杂的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长期监测,”他补充道。“俄罗斯数据的缺失是人类的巨大损失,也损害了我们发现变化的能力,并在更大程度上损害了我们建立能够可靠预测未来变化的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