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誉为上世纪最壮观的古人类学发现之一的事件中,研究人员出土了一个矮人人类物种的遗骸,该物种在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上生存到仅13000年前。这项发现显著扩展了我们人属Homo中已知的身体变异范围,并揭示了H. sapiens 与其他人类共同存在于地球上的时间比之前认为的要晚得多。
今天在《自然》杂志上撰文的科学家描述了在岛上一个名为梁布亚的石灰岩洞穴中发现的部分骨骼。这个被命名为LB1的标本似乎属于一名成年女性,她身高仅一米左右,头骨大小如柚子——是迄今为止人类家族中最小的成员。尽管整体大小更接近于更古老的南方古猿,如露西,但这种新的人科动物在与咀嚼和直立行走相关的特征上显然与人属Homo的成员相似。来自澳大利亚阿米代尔新英格兰大学的发现者彼得·布朗和他的同事将LB1归为一个新人种,弗洛勒斯人H. floresiensis。他们进一步提出,它是直立人H. erectus的矮化后代,据信直立人在大约170万年前到达东南亚。
已知矮化现象发生在岛屿栖息的哺乳动物中,这些动物比兔子大,据推测是因为岛屿往往食物供应有限。事实上,弗洛勒斯人H. floresiensis并不是弗洛勒斯岛上唯一的迷你生物:梁布亚也出土了已知为剑齿象Stegodon的象类亲属的小型骨骼。然而,岛屿也可以孕育出巨型生物,梁布亚也发现了这些生物的证据,包括科莫多巨蜥和非常大的啮齿动物。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正如弗洛勒斯人H. floresiensis的小尺寸令人震惊一样,据称它使用的工具也令人震惊。《自然》杂志的第二篇报告中,同样来自新英格兰大学的迈克尔·莫伍德和他的合作者描述了与人科动物遗骸相关的石器。大多数是简单的石片工具,但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尖状器、穿孔器、刀片和细石叶,他们说这些工具很可能被装柄作为倒钩。这些更先进的工具——其复杂性可与已知由H. sapiens制造的工具相媲美——在幼年剑齿象的骨骼中被发现,这向研究团队表明,这种微小的人类正在猎杀微型大象。
在梁布亚沉积物深处发现的一块孤立的臂骨,以及最近发现的其他几具个体的遗骸表明,弗洛勒斯人H. floresiensis在该岛屿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95000年前就存在于那里。因此,这种矮小的人类在时间上与智人Homo sapiens显著重叠,智人在大约55000到35000年前之间的某个时间到达该地区。然而,他们是如何互动的——如果他们曾经面对面相遇——仍然是一个谜。
团队成员表示,未来的工作将侧重于在弗洛勒斯岛上寻找弗洛勒斯人H. floresiensis的大体型祖先。他们还计划调查其他印度尼西亚岛屿,如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也许遥远的印度尼西亚岛屿已经充当了一系列独立的‘诺亚方舟’,每个岛屿都有自己独特的特有矮人和巨人,”新南威尔士州伍伦贡大学的团队成员伯特·罗伯茨评论道。“在这方面,任何程度的内省和假设都不能替代坚韧不拔的实地工作,因为只有通过挖掘沉积物,弗洛勒斯人这样的惊喜才会被揭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