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百万农民现在购买气候变化保险

政策制定者已经说服中国农民购买农业损失保险,而农业损失的主要风险来自气候变化

去年夏天收割开始前的几周,李平的稻田遭遇了极端天气。中国北方龙潭村的气温高达 95 华氏度,持续了一个多月,导致叶片发黄并损害了粮食产量。结果,李的稻米产量比正常年份下降了 20%。

但李没有像之前作物歉收那样为下一次种植而筹钱。相反,这位 51 岁的农民在家等待赔偿金到来。

李说:“我从 2009 年开始为我的水稻生产投保。我得到的赔偿并没有弥补全部损失,但确实减轻了我的一部分经济压力。”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李是中国数百万农民中的一员,他们现在正在使用保险作为对冲气候变化风险的工具。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按保费收入计算,并且正在努力将气候相关保险的使用推广到其他行业。

气候变化已经在中国的社会留下了许多伤疤。去年发布的中国首个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的数据显示,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极端天气事件平均每年造成 2000 多人死亡。它们还每年给中国经济造成超过 2000 亿元人民币(320 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尽管中国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预防这种损害,但与气候变化可能相关的日益频繁和加剧的自然灾害迫使它投入更多资金。根据总部位于伦敦的非政府组织气候组织 2013 年的一项研究,到 2020 年,中国每年至少需要 240 亿美元用于适应行动;相比之下,根据目前的支出,该国估计的预算只有 135 亿美元。

利用市场力量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中国政府呼吁通过市场力量扩大气候融资。保险服务是建议的解决方案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策制定者已经说服数百万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形成了 2013 年覆盖价值 1.4 万亿元人民币(2250 亿美元)损失的能力。众所周知,气候风险是农业损失的最大危险。

“尽管政府对保险购买进行补贴,但至少 20% 的保险费仍然来自农民自己的腰包,”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保险专家托国柱说。

“因此,与政府援助相比,气候保险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它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托说。

为了减少在赔偿方面的支出,保险公司渴望保护农民免受气候不利变化的影响。他们通过培训农民如何应对不稳定的天气模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他们还尝试通过支付人工冰雹抑制服务来减轻气候风险。

对于那些尚未获得政府支持但已经面临全球变暖威胁的行业来说,气候保险的重要性似乎更加明显。例如,中国南方广东梅雁水电有限公司在 2012 年购买了一份降水保险单,如果异常的低降雨量阻碍了其五个水电站的发电量,该公司可以索赔高达 8000 万元人民币(1290 万美元)。

虽然这种保险解决方案在中国尚属首例,“但我们与梅雁很快达成了协议,”瑞士再保险公司企业解决方案主管斯图尔特·布朗说,该公司与一家当地公司合作提供这项服务,该公司被称为瑞士再保险公司。

“梅雁的管理团队对该解决方案有很好的理解,”布朗说。“他们进行了自己的计算,发现如果该保险单在 2011 年生效,他们将获得超过 1700 万元人民币(270 万美元)的保险赔付。”

新产品面临的挑战
这家水电生产商之前获得的保险可以保护它免受泥石流和其他强大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但它无法帮助应对与缓慢增加的危险相关的经济损失,例如降雨量减少。仅在 2011 年,干旱就使该公司的发电收入减少了近 30%,而且随着天气变化变得更加极端,预计未来这种损失将会飙升。

其他能源公司也开始关注气候保险。去年年底,中国北方河北省的一家风电场开发商与瑞士再保险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以对冲风力波动。这家保险公司现在正在与中国保险公司合作,为地区供热公司开发一种温度保险解决方案,这些公司的利润常常受到固定供热价格和寒冷冬季成本上升的影响。

虽然中国对气候保险的需求强劲,但对这种服务的阻力可能更大。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布朗说,“许多高级管理人员都知道他们面临的天气风险。然而,他们中很少有人对这种风险及其对运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中国式的预算规划随后提出了另一个挑战。正如布朗解释的那样,一些管理者根本没有预算来对冲天气,即使他们确信它很有价值。“对于一些国有企业来说尤其如此,它们严格分开收入和支出管理。保险费被视为支出,即使它具有在最需要时带来现金流的好处,也很难获得批准,”布朗说。

还有关于让谁参与气候变化适应的问题。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副教授刘新利表示,灾难恢复传统上被认为是政府的职责;因此,保险公司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显然,它不会再被忽视了。

正在进行多项实验
在上个月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告诉记者,政府打算利用保险服务来对抗自然灾害。中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目前保险公司支付的赔款帮助许多国家弥补了 30% 至 40% 的灾害损失,而这一贡献在中国不到 1%。

考虑到这一点,中国南方深圳市最近启动了该国首个灾害保险试点,目标是台风、沿海洪水和其他来自海洋的威胁。市政府已经为每位市民购买了保险服务,并鼓励居民为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投保,以应对自然灾害。

还有计划创新保险设计,使企业和公民更容易应对与气候相关的损害的增加。例如,在容易发生热应激的安徽省,那里的水稻种植者过去常常等待数月,直到保险公司完成损害评估,2009 年引入了一种所谓的温度指数保险服务。一旦气温超过设定限度,该服务允许立即开始赔偿程序。

专家表示,这些创新在试点阶段已被证明是成功的,但如何扩大规模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尽管中国中部江西省的柑橘种植者欢迎新开发的保险服务,该服务将赔偿率与低温直接联系起来,但他们中很少有人能负担得起保险费。地方当局已向一些种植者提供了财政援助,但发现补贴更多具有挑战性。

对于那些幸运地获得政府补贴的人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例如,水稻种植者李抱怨说,根据他目前的保险单,当灾害最频繁发生时,他只能收回一半的水稻生产成本。李说,虽然有气候保险是好事,但通过政府补贴提高赔偿率可能会更好。

经环境与能源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转载自 Climatewire。 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