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有个应用可以解决

智能手机应用声称可以帮助治疗从成瘾到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疾病,但很少有经过彻底测试的。

smartphone in hand

fatesun/Thinkstock (MARS)

在苹果应用商店中输入“抑郁症”,屏幕上至少会弹出一百个程序列表。有一些应用可以诊断抑郁症(抑郁症测试),追踪情绪(乐观)并帮助人们“更积极地思考”(肯定!)。还有抑郁症治疗催眠术(“应用商店中排名第一的抑郁症治疗催眠术应用”),感恩日志(“每天只需五分钟即可轻松有效地重新布线您的大脑”),以及数十种其他应用。而这仅仅是针对抑郁症。还有一些应用针对那些正在与焦虑、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饮食失调和成瘾作斗争的人。

这个新兴的行业可能满足了重要的需求。估计表明,大约29%的人在一生中会经历精神障碍。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其中许多人——在发达国家高达55%,在发展中国家高达85%——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治疗。移动健康应用可能有助于填补这一空白(参见“动员心理健康”)。考虑到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可能会成为一条数字生命线——特别是在农村和低收入地区——将一个便携式治疗师放在每个人的口袋里。“我们现在可以接触到直到最近还完全无法接触到的人,”新罕布什尔州黎巴嫩的达特茅斯精神病学研究中心的心理健康移动健康项目主任德罗尔·本-泽夫说。

公共卫生组织一直在采纳这一概念。在其《2013-2020年精神健康行动计划》中,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促进自我保健,例如,通过使用电子和移动健康技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网站NHS Choices上列出了一个简短的在线心理健康资源列表,其中包括一些已正式认可的应用。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但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科学。虽然有一些证据表明,基于经验、设计良好的心理健康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但绝大多数应用仍未经过研究。它们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有些甚至可能有害。科学家和卫生官员现在开始更彻底地调查它们的潜在益处和缺陷,但仍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并且对消费者几乎没有指导。

“如果你输入‘抑郁症’,很难知道你得到的回报是高质量的,它们是否有效,它们是否安全使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智能手机应用评估工作组主席约翰·托鲁斯说。“现在感觉它几乎像是医疗保健的狂野西部。”

应用快乐

电子干预对心理学来说并不新鲜;有大量的文献表明,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CBT),一种旨在改变有问题思想和行为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饮食失调等疾病。但是,许多在线治疗程序的设计都要求在传统电脑屏幕前进行长时间的治疗。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应用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这是人们获得灵活且符合其生活方式的治疗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解决与污名相关的问题——如果人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去看医生,那么这可能是寻求帮助的第一步,”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资助的国家中心MindTech的项目经理珍·马丁说,该中心致力于开发和测试新的心理健康技术。

最著名的公开可用应用之一是为了满足这种对灵活性的渴望而设计的。2010年,美国政府心理学家与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退伍军人进行了焦点小组访谈,了解到他们想要一个可以在症状发作时使用的工具。“他们想要一些可以在痛苦上升时立即使用的东西——所以当他们在超市排队时,”临床心理学家和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国家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的移动应用主管埃里克·库恩说。

该部门与美国国防部合作创建了PTSD Coach,这是一款于2011年初发布的免费智能手机应用。任何经历过创伤的人都可以使用该应用来了解有关PTSD的更多信息、跟踪症状并建立由朋友和家人组成的支持网络。该应用还提供了应对强烈情绪的策略;它可能会建议用户通过在YouTube上查找有趣的视频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引导用户进行可视化练习。

在应用商店上架的前三年,PTSD Coach在86个不同的国家/地区被下载超过15万次。它在几项小型研究中显示出希望;在2014年对45名退伍军人进行的一项研究中,超过80%的人报告说该应用帮助他们跟踪和管理症状,并为他们的问题提供了实际的解决方案。预计很快会有更多结果。库恩和他的同事最近完成了一项针对该应用的120人随机试验,一个荷兰团队目前正在分析一项关于名为SUPPORT Coach的类似应用的1300名患者试验的数据。

智能手机应用还可以主动与用户互动,询问他们的情绪、想法和整体健康状况。本-泽夫创建了一个名为FOCUS的应用,该应用面向精神分裂症患者。该应用每天多次提示用户回答诸如“你昨晚睡得好吗?”或“你今天心情如何?”等问题。如果用户报告说他们睡眠不好或感到焦虑,该应用将建议解决该问题的策略,例如限制咖啡因摄入量或进行一些深呼吸练习。

一些应用还可以帮助人们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保持联系。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的精神病症状评估应用ClinTouch会分析用户的反应,以查找他们可能正在经历复发的迹象;它甚至可以通知临床护理团队。

小型可行性研究——通常旨在确定干预措施是否实用,但不一定评估其功效——表明患者使用并喜欢这两款应用,并且一项2014年的研究发现,使用FOCUS一个月的人的​​精神病症状和抑郁症有所减轻。FOCUS和ClinTouch现在都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评估。

一些研究人员看到了智能手机收集的有关用户移动模式或通信活动的数据中的机会,这可能为心理健康提供潜在的窗口。“您的智能手机实际上是您生活的有趣的日记,”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数字心理健康公司Ginger.io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安莫尔·马丹说。研究现在表明,某些智能手机使用模式可以预测心理健康症状的变化;例如,外发短信频率的下降可能表明用户抑郁症正在恶化。

Ginger.io应用仍在测试版中,它会监视这些类型的模式,并在检测到令人担忧的变化时提醒每个用户指定的心理健康教练。

缺乏证据

支持使用此类应用的证据正在增加。但这还是一门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大部分研究仅限于试点研究,随机试验往往规模较小且未重复。许多研究是由应用自身的开发者而非独立研究人员进行的。托鲁斯说,安慰剂对照试验很少见,这增加了“数字安慰剂效应”可能解释研究人员记录到的一些积极结果的可能性。“我们知道人们与他们的智能手机有着非常牢固的关系,”通过熟悉的个人设备接收消息和建议可能足以让一些人感觉更好,他解释说。

但事实是,大多数应用根本没有经过测试。2013年的一项综述确定了商业应用商店中超过1,500个与抑郁症相关的应用,但只有32篇关于该主题的已发表研究论文。在当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中,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采用了更严格的标准,在科学文献中搜索评估商业可用应用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症状或疾病的论文。他们找到了关于五种不同应用的八篇论文。

同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推出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健康应用库,其中包括14个专门用于治疗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应用。但是,当两位研究人员去年仔细研究这些应用时,他们发现14个应用中只有4个提供了支持其主张的任何证据。在英国利物浦的Lifecode Solutions进行分析的健康经济学家西蒙·利说,他对这一发现并不感到震惊,因为功效研究成本高昂,可能意味着应用开发人员在营销其产品上的花费较少。

一项单独的分析发现,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最初列出的35个移动健康应用通过互联网传输有关用户的身份信息(例如电子邮件地址、姓名和出生日期),其中三分之二的应用没有对数据进行加密。

去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将此应用库下线,并发布了一个较小的推荐在线心理健康服务集合。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没有回应电子邮件提出的问题或提供正式的采访,但它提供了以下声明:“我们正在努力升级健康应用库,该应用库于2013年作为试点网站启动,以根据一组定义的标准(包括数据保护)审查和推荐应用。”

心理健康应用程序的监管并不透明。一些设计用于医疗环境的应用程序可以被视为医疗设备,因此可能受到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或其它地方同等机构的监管。但界限是模糊的。一般来说,声称能够预防、诊断或治疗特定疾病的应用程序很可能被视为医疗设备并受到监管审查,而那些承诺“提升情绪”或提供“指导”的应用程序可能不会。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表示,它只会监管那些如果工作不当会对患者造成最高风险的健康应用程序;即使符合医疗设备标准的心理健康应用程序,如果该机构认为风险相对较低,也可能不会受到监管。

但潜在的风险尚未得到充分理解。“在低端,人们可能会浪费他们的钱或浪费时间,”马丁说,“而在高端,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它们可能具有积极的危害性,或给出危险的建议,或阻止人们去寻求适当的治疗。”

当一个澳大利亚研究团队对82个市售的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审查时,他们发现其中一些应用程序提供的信息“严重错误”。其中一个名为 iBipolar 的应用程序建议处于躁狂发作期间的人饮用烈酒以帮助他们入睡,而另一个名为 What is Biopolar Disorder 的应用程序则暗示双相情感障碍可能具有传染性。这两个应用程序似乎都不再可用了。

马丁说,至少在欧洲,应用程序往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商业开发的,几乎没有支持证据或评估计划,另一种是学术界或政府支持的,采取更严格的方法。问题在于,前者通常对用户更具吸引力,而后者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上市——如果它们真的能上市的话——而且看起来已经过时。“这是一种概括,”马丁说,“但大致上是真实的。”

意外后果

即使是出于好意的应用程序也可能产生不可预测的结果。以瑞典政府所有的酒类零售商创建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Promillekoll 为例,该应用程序旨在帮助控制危险饮酒。在酒吧或派对上,用户输入他们消费的每种饮品,应用程序就会吐出一个大致的血液酒精浓度。

当瑞典研究人员在大学生中测试该应用程序时,他们发现被随机分配使用该应用程序的男性最终比以前更频繁地饮酒,尽管他们的酒精总摄入量没有增加。“我们只能推测,应用程序用户可能更相信他们可以依靠该应用程序来减少饮酒的负面影响,因此觉得可以更频繁地饮酒,”研究人员在他们2014年的论文中写道。

科学家们还表示,该应用程序也可能促使男大学生把饮酒变成了一种游戏。“我认为这些应用程序有点像玩具,”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家,也是该研究的作者之一的安妮·伯曼说。还存在其他风险。在 ClinTouch 的早期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症状监测应用程序实际上加剧了少数精神病患者的症状,曼彻斯特大学的约翰·安斯沃思说,他帮助开发了该应用程序。“我们需要非常仔细地管理某人使用这种技术的初始阶段,并确保他们受到良好的监测,”他说。

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项初步试验中,10名患有 PTSD 的美国退伍军人被随机分配单独使用 PTSD Coach 八周,而另外 10 人则在初级保健提供者的支持和指导下使用该应用程序。在试验结束时,10名在支持下使用该应用程序的患者中有7人表现出 PTSD 症状的减轻,而单独使用该应用程序的患者只有3人。

但是,如果应用程序需要医疗监督,那就破坏了它们将作为向大众提供护理的简单且低成本方式的想法。“人们认为一切都有应用程序,”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黑狗研究所所长海伦·克里斯滕森说,他开发并研究了心理健康应用程序。“实际上,它是关于我们如何在应用程序周围构建系统,以便人们获得医疗保健。”

在发展中国家分发心理健康应用程序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虽然移动技术正在迅速普及,但仍有许多人没有或买不起智能手机或移动互联网接入。并且应用程序的内容需要以当地语言交付并反映当地文化。“认为你可以采取一种干预措施,然后将其直接应用到一个人们可能甚至不使用与你相同的心理健康术语的地区,这有点不现实,”本-齐夫说。“在美国,我们可能称之为‘听到声音’,在不同的地区,根据人们对这种经历附加的标签,它可能类似于‘与你的长辈交流’。”

在这一点上,应用程序可以在低收入地区提供高质量医疗保健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理论上的。“这通常是移动医疗领域的现状,”南非开普敦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科学家娜塔莉·莱昂说。“这是潜在有效性的承诺。”

良好实践

要兑现这一承诺,应用程序必须经过测试。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在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的移动健康试验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从135项增加到300项。根据新泽西州帕西帕尼市IMS健康信息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专门关注心理和行为健康的试验数量增加了32%。

一家受到专家好评的数字健康公司是 Big Health,由英国牛津大学的睡眠科学家 Colin Espie 和企业家 Peter Hames 共同创立。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公司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是 Sleepio,这是一种可以通过在线或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访问的失眠数字疗法。该应用程序教用户各种基于证据的策略来解决失眠问题,包括管理焦虑和侵入性想法、促进放松以及建立有利于睡眠的环境和习惯的技术。

在对 Sleepio 进行测试之前,Espie 坚持要创建一个安慰剂版本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具有与真实应用程序相同的外观和感觉,但引导用户完成一系列没有已知临床益处的虚假可视化练习。在2012年发表的一项随机试验中,Espie 和他的同事发现,使用 Sleepio 的失眠患者报告的睡眠效率(一个人在床上度过的时间中实际睡着的时间百分比)的提高幅度更大,并且白天的功能略有改善,而使用安慰剂应用程序的人则不然。在2014年的一份后续论文中,他们报告说,Sleepio 还减少了经常干扰睡眠的快速、侵入性想法。

Sleepio 团队目前正在招募参与者进行一项大型国际试验,并向几个独立研究小组提供了该应用程序的代金券,以便那些注册参加他们研究的患者可以免费访问 Sleepio。

“我们认为这是数字健康的前进方向,”Espie 说。他说,基于手机的治疗方法“应该像任何其他干预措施一样进行测试和评判。我们不应该因为治疗是通过应用程序进行的而对人们的健康给予较少的尊重。”

本文经许可转载,最初于2016年4月6日发表。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