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自然》杂志
上个月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说,如果城市规划和发展不采取措施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快速城市化将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这份报告由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国际全球大气化学(IGAC)项目共同编写,是作为 IGAC 人类世大气化学开放科学会议的一部分发布的。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环境研究部门负责人丽莎·贾尔卡宁表示,报告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点是,特大城市(人口超过 1000 万的都市区)在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崛起。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目前世界上有 23 个特大城市,而 60 年前只有 2 个。目前,刚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预计到 2050 年城市人口将几乎翻一番,届时这一比例预计将接近 70%。“几乎所有这些增长都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贾尔卡宁说。
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的莫利纳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总裁路易莎·莫利纳表示,特大城市“拥有更好的就业和教育机会,规划完善、人口稠密的地区可以减少土地转换并更有效地利用能源”。
北京大学大气科学家朱同表示:“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正在快速扩张,规划不善,且很少采取减少污染的措施。” “这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后果。”
例如,亚洲拥有全球一半以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空气污染每年在该地区导致 50 万人死亡。亚洲超过三分之二的城市(而世界其他地区仅为五分之一)未能达到欧盟关于颗粒污染物空气质量的标准。
朱同说:“部分问题在于发展速度。” 自 1950 年以来,中国城市居民人口增加了近五倍,导致能源消耗急剧上升,道路上增加了数百万辆汽车,从而加剧了诸如臭名昭著的“北京雾霾”等污染热点。
导致呼吸道和心脏疾病的空气污染物水平在北京很高且不断上升。据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大气科学家大卫·帕里什称,过去三十年,地面臭氧浓度上升了六倍,目前的水平通常是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设定标准的两倍。
PM2.5(直径为 2.5 微米或更小的空气传播颗粒物)的浓度通常在北京空气中每立方米 100 到 150 微克之间,比环保署标准高出六到十倍。“对健康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洛杉矶加州大学的环境科学家安德烈·内尔说。据估计,大城市中每立方米 PM2.5 增加 10 微克,死亡率就会增加 1%,他说。
今年 2 月,中国国务院出台了旨在遏制臭氧和 PM2.5 水平以及其他排放的法规。这些标准必须在 2016 年之前实施,与美国和欧盟的标准相似,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更高。北京大学大气科学家邵敏表示,此举是在 1996 年引入的法规之后采取的,该法规通过采用车辆排放标准并促进天然气和低硫煤的使用,帮助显着减少了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排放。
邵敏说:“要达到这些新标准,特别是臭氧和 PM2.5 的标准,需要在减排措施方面进行战略转变。” 与直接由其来源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不同,臭氧和 PM2.5 是次生污染物,是在大气中一系列不同前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的。“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扩大我们的范围,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几个前体,”邵敏说。
朱同说,北京拥有中国最严格的排放控制措施,但其相当一部分污染物来自周边地区。例如,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来自南方的气团可能导致该市高达 34-88% 的臭氧浓度峰值。“除非目前的措施能够打破行政边界,否则北京的空气质量不会得到显着改善,”朱同说。
研究人员在会议上表示,北京的做法应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其他大城市。莫利纳说,否则,“特大城市将成为全球污染的主要来源”。“政府如何应对快速城市化的挑战将决定未来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