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研究发现同性性行为并非由单一基因引起

对五十万人的分析表明,基因对性取向的贡献可能有限

人类生物学中很少有像性取向这样复杂或在政治上充满争议的方面。明确的基因联系会表明,同性恋者是“天生的”,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然而,有些人担心这样的发现可能会被误用以“治愈”同性恋,因此大多数研究团队都避开了这个话题。

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声称要消除单一基因或少数基因使人易于产生同性性行为的观点。这项分析检查了近五十万男性和女性的基因组,发现尽管基因肯定与人们选择与谁发生性关系有关,但没有特定的基因预测因子。然而,一些研究人员质疑,这项分析着眼于与性活动而非性吸引力相关的基因,是否能得出关于性取向的任何真正结论。

“信息应该保持不变,这是一种复杂的行为,基因肯定在其中发挥作用,”研究合著者,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基因检测公司 23andMe 的计算生物学家 Fah Sathirapongsasuti 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几十年进行的少量基因研究最多只关注了几百人——而且几乎完全是男性。其他研究将性取向与环境因素联系起来,例如出生前的激素暴露和有哥哥。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发现和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在这项新研究中,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 Brendan Zietsch 领导的团队挖掘了几个大型基因组数据库,包括 23andMe 和英国生物银行(23andMe 没有资助这项研究)。他们询问了超过 477,000 名参与者是否曾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以及关于性幻想以及他们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程度的问题。

研究人员在基因组中发现了五个单点,这些单点似乎在至少有过一次同性性经历的人群中很常见。其中两个遗传标记紧邻与性激素和气味相关的基因——这两种因素都可能在性吸引力中发挥作用。但总的来说,这五个标记解释了研究中人群性行为差异的不到 1%。当研究人员查看有过同性性经历的个体的整体遗传相似性时,遗传似乎占行为的 8% 到 25% 之间。其余的推测是环境或其他生物学影响的结果。研究结果于周四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尽管存在关联,作者表示,遗传相似性仍然无法表明特定个体是否是同性恋。“‘同性恋基因’的时代结束了,”华盛顿特区儿童国家医疗系统的遗传学家 Eric Vilain 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这项研究有局限性: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来自美国或欧洲,而且这些人也往往年龄较大——在 23andMe 样本中平均年龄为 51 岁,在英国生物银行样本中至少为 40 岁。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对这些数据表示欢迎。“很多人想了解同性恋的生物学,而科学在这方面落后于人类的兴趣,”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进化遗传学家 William Rice 说,他也没有参与这项工作。“这曾经是一个禁忌话题,现在我们正在获取信息,我认为它将会蓬勃发展。”

然而,这项研究不会是关于是什么导致同性恋这个令人困扰的问题的最终答案。1993 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遗传学家 Dean Hamer 和他的同事发表了一篇论文,表明 X 染色体上称为 Xq28 的区域可能包含“同性恋基因”。但包括这篇新论文在内的其他研究发现没有这样的联系,Sathirapongsasuti 说,这项新研究是 Xq28 作为同性性吸引力原因的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

但现已退休的 Hamer 对此表示不同意。他的研究分析了 40 对同性恋兄弟的基因组,专门关注那些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的人。他认为这篇新论文是对冒险行为或对体验的开放性的分析,并指出参与至少一次同性性经历的参与者也更可能报告曾吸食大麻和拥有更多性伴侣。Hamer 说,这些发现没有揭示任何性取向的生物学途径。“我很高兴他们做了这项研究,而且是一项大型研究,但它没有指出我们应该在哪里寻找。”

Rice 和 Vilain 都认为结论尚不明确。更详细的问卷调查,考察更多关于性和环境影响的方面,将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查明吸引力的根源。

作者表示,他们确实看到了性取向和性活动之间的联系,但承认基因联系不能预测性取向。“我认为我们确实捕捉到了冒险行为的一部分,”Sathirapongsasuti 说,但基因联系仍然表明同性性行为与吸引力有关。

尽管如此,Hamer 和其他人士赞扬了这项新贡献,因为它为一个缺乏良好研究的领域做出了贡献。“我希望这将是未来众多研究中的第一个。”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