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只有一次生命,但生命的长度差异很大。虽然有些鼩鼱在不到 14 个月的时间里就离开了人世,但露脊鲸可以在北极水域游弋两个多世纪。长寿并不完全取决于体型。例如,250 磅重的棕熊(最长寿命为 40 年)的平均寿命比勃兰特蝙蝠(最长寿命为 41 年)短,而勃兰特蝙蝠是一种小到可以栖息在人手掌中的物种。
相反,影响哺乳动物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可能是它的伴侣。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分析了近 1000 种哺乳动物的寿命和生活方式,从土豚到斑马不等。在周二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该团队发现,诸如环尾狐猴和大象等群居哺乳动物通常比老虎和花栗鼠等独居物种更长寿。
该项目始于进化生物学家周旭明及其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同事研究寿命特别长的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一个特殊物种的寿命引人注目:裸鼹鼠。这些长着龅牙、皱巴巴的啮齿动物可以活到 31 岁,这比狼和盘羊等几种体型大得多的哺乳动物的寿命还要长。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除了寿命长之外,这些无毛的啮齿动物还表现出哺乳动物中最复杂的社会结构之一:一只雌性鼹鼠女王和不育的工蚁在地下洞穴中合作生活。其他几种社会性哺乳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也具有较长的寿命——这种联系甚至可以延伸到单个物种内的个体动物。例如,之前的研究发现,具有牢固社会关系的雌性查克马狒狒比其社交能力较差的同类寿命更长。
为了确定社会性和寿命之间是否存在更广泛的联系,周和他的团队梳理了科学文献,寻找 974 种不同哺乳动物物种的最大寿命。他们根据哺乳动物的三种生活方式对这些动物进行了分类:独居的哺乳动物、成对生活的哺乳动物和群居的哺乳动物。

资料来源:Amanda Montañez;来源:“哺乳动物社会组织和寿命的相关演变”,作者:Pingfen Zhu 等,发表于《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于 2023 年 1 月 31 日
他们发现,在寿命方面,成为群体的一份子比做独狼更好。虽然像穆勒长臂猿这样的成对生活的物种往往比像土豚这样的独居物种寿命更长,但像大象这样的群居物种通常寿命最长。当研究人员检查体型相似的哺乳动物时,这种趋势也成立。例如,北方短尾鼩的重量与大蹄蝠大致相同。然而,独居的鼩只存活约两年,而群居的蝙蝠可以翩翩起舞 30 多年。
周说,这种趋势也有一些例外。“苏门答腊猩猩通常是独居的,但可以活到 60 岁,而一些群居的啮齿动物,如本内特龙猫鼠和褐家鼠,只能活两到四年,”他说。最大的例外是露脊鲸。虽然这些庞然大物通常是独居的,但它们可以活 200 多年,这使得它们的寿命是抹香鲸和座头鲸等更具社会性的物种的两倍多。
但新研究中调查的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支持这种联系,这使得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哺乳动物的社会组织和寿命可能是一起进化的。
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灵长类动物种群遗传学的生物人类学家布伦达·布拉德利(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表示,检查如此广泛的哺乳动物多样性有助于明确社会性和寿命之间的关系。“通常很难理清这些变量,但像这项新研究这样的大规模比较分析的妙处在于,你可以开始将这些东西分开,”她说。
这些特征可能有几个原因在进化上联系在一起。研究人员推测,与独居的哺乳动物相比,群居的哺乳动物往往不易受到捕食或饥饿的影响。此外,与急于达到繁殖年龄并产下大量后代的行为相反,社会性动物的生活节奏往往较慢。它们产生的后代较少,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社会关系,这可以在未来产生生存益处。总的来说,这些好处可能超过了群居的缺点,例如对食物和配偶的竞争。因此,“在群体成员之间形成的牢固而稳定的社会关系有能力提高寿命,”周说。
为了精确定位可能导致社会性和寿命延长之间联系的特定基因,该团队解剖了来自 94 种不同哺乳动物的近 300 个大脑样本。这些大脑来自最大年龄从三年多一点(中华鼹鼠)到 122 年以上(人类)的物种。解剖后,大脑样本用液氮冷冻并在显微镜下进行了详细分析。
该团队确定了 31 个与社会组织和寿命相关的遗传特征。这些特征中的许多都增强了免疫反应或调节了激素。在大型群体中,强大的免疫力至关重要,因为寄生虫和病原体可以在居住在狭小空间的亲缘个体之间迅速传播。激素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都能发挥作用,帮助哺乳动物梳毛、交配甚至成为父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黄腹土拨鼠寿命的保护生物学家丹尼尔·布卢姆斯坦(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表示,将社会基因与寿命联系起来很有趣。“最酷的是,它不仅仅是免疫基因,它似乎也解释了社会性,”他说。根据布卢姆斯坦的说法,继续揭示将寿命和社会性联系起来的遗传机制将有助于研究人员确定这些特征如何在蝙蝠、鲸鱼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每种哺乳动物中共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