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一只贪婪的尖齿兽,一种负鼠大小的古代哺乳动物,猛扑向毫无防备的鹦鹉嘴龙——一种体型是其三倍以上的草食性恐龙。当这两种动物搏斗时,哺乳动物的一条后腿被压在恐龙身下,前爪抓住了恐龙的喙。尖齿兽正将牙齿深深地咬入这只爬行动物的肋骨。
这场决斗最终注定了哺乳动物和恐龙的命运。纠缠在一起的动物在一次附近火山爆发的火山碎屑流中被埋葬在中场混战中,这使得捕食者和猎物都以精美的细节保存了下来。这块非凡的化石于周二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首次一瞥中生代哺乳动物积极猎捕体型更大的恐龙。“你肯定会认为恐龙在吃哺乳动物,但角色却颠倒了,”爱丁堡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布鲁萨特说,他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这就像观看郊狼抓住走鹃一样。”
自2.3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以来,哺乳动物就与恐龙——以及后来的它们的后代鸟类——共同生活。然而,哺乳动物和恐龙很少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在66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毁灭了非鸟类恐龙之前,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小型生物,它们以昆虫和种子为食,并在超大型爬行动物的阴影下匆匆而过。即使是最大的中生代哺乳动物,体型也最多只有獾那么大。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这使得强壮尖齿兽成为当时哺乳动物中的巨人。它的体重约为10磅,属于一个现已灭绝的食肉哺乳动物科,该科在早白垩世经历了鼎盛时期。
尖齿兽对恐龙肉的嗜好并不完全令人惊讶。2005年,研究人员在检查一块尖齿兽化石时,发现了幼年鹦鹉嘴龙的微小骨骼,一种早期草食性恐龙(如三角龙)的近亲,嵌在哺乳动物的胃里。然而,还需要更多的化石,科学家才能确定尖齿兽是主动捕猎更大的恐龙,还是仅仅以毫无防御能力的小恐龙为食。

缠绕在一起的鹦鹉嘴龙和尖齿兽骨骼。比例尺等于10厘米(上图)。生命重建图显示鹦鹉嘴龙在1.25亿年前受到尖齿兽的攻击(下图)。图片来源:韩刚(上图);迈克尔·斯克雷普尼克(下图)
这项新发现来自中国辽宁省一个化石丰富的地点,该地区有时被称为“中国庞贝”。在早白垩世时期,该地区活跃的火山将无数生物埋在碎屑中,包括带羽毛的恐龙和早期暴龙。这使得该地区许多史前居民以三维形式保存下来,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这个古代生态系统的详细快照。
这项新研究中的化石争斗是在2012年由一位当地农民发现的,并很快被中国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韩刚收购。为了描述这项非凡的发现,韩刚与加拿大的同事合作。“当我看到化石时,我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该研究的合著者、加拿大安大略省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乔丹·马伦说。
除了尖齿兽尾巴的尖端外,两种骨骼都是完整的,并且仍然锁定在永恒的殊死搏斗中。马伦说,这最初看起来好得令人难以置信。该地区的一些化石经销商以将不同的骨骼拼凑在一起以制作引人注目的场景而闻名,但这些伪造品中的许多都是简单的并排并置,远不及缠绕在一起的尖齿兽和鹦鹉嘴龙骨骼那么复杂。“我们证实了哺乳动物的左下颌确实插入岩石中,以咬紧恐龙的肋骨,”马伦说。“我不知道你怎么伪造那个。”对周围岩石的分析也表明,这两种生物很可能在发现化石的地点一起被埋葬。
研究人员确信化石是真实的,接下来检查了石化的战斗者。尽管根据尖齿兽在恐龙之上的位置,很明显尖齿兽是攻击者,但该小组需要确认,当灾难发生时,这位好斗的捕食者不仅仅是在清扫鹦鹉嘴龙的尸体。科学家们在恐龙的骨骼上几乎没有发现牙齿痕迹,除了尖齿兽咬住的肋骨。这使得鹦鹉嘴龙之前被清扫的可能性不大。两种骨骼缠绕在一起的性质,以及哺乳动物的位置——如果恐龙已经死了,它可以很容易地从地面狼吞虎咽——似乎也支持了这是一种主动狩猎的理论。
根据骨骼的大小,研究人员估计,鹦鹉嘴龙在尖齿兽攻击时几乎完全成熟。它的体重可能超过35磅,至少是袭击者体型的三倍。为了确定追逐如此大型的猎物是否合理,该团队创建了一个计算机模型,比较了现存哺乳动物的捕食者和猎物的大小。该数据集包括现代食肉动物,如狼獾,已知狼獾会攻击体型是其数倍的猎物——包括驼鹿和驯鹿。根据他们的模型,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饥饿的尖齿兽可以以大型鹦鹉嘴龙为目标。“就重量而言,这些中生代哺乳动物可能非常凶猛,”布鲁萨特说。
尽管恐龙似乎是一些早期哺乳动物的菜单,但马伦强调,大多数中生代哺乳动物更容易成为恐龙的晚餐,而不是相反。哺乳动物需要数千万年的时间和一次小行星撞击才能在食物链顶端充分发挥其生态潜力。“我把这个小家伙看作是一种先驱,”马伦说,“让恐龙知道它们的时代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