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鲨几乎因其魅力而带有神话色彩。但在今天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们阐明了这种神秘的大鱼生活方式的又一个方面:雄性比之前认为的更倾向于在地球各大洋之间漫游,而雌性则倾向于待在离家较近的地方。
研究人员分析并比较了来自两个海洋区域的 95 条鲨鱼的 DNA: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附近海域以及南非沿海地区。来自这两个种群的母系遗传线粒体 DNA 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两性传递的基因却相似,这表明雄性的扩散范围比早期标记数据显示的更大。
“结果有些出人意料,”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合著者安德鲁·马丁说。“我们许多人认为雄性和雌性鲨鱼都在各处移动,但线粒体 DNA 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鲨鱼与南非的鲨鱼之间存在显著的分歧——可能在两到三百万年前。”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研究结果表明,鲨鱼在交配行为方面可能更像海洋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作者警告说,如果人们捕猎拥有不迁徙的雌性和来自周围种群的少量雄性的种群,大白鲨的数量可能会迅速下降。“管理措施需要考虑到繁殖地的重要性以及广泛分散的种群之间的联系,”马丁说。“全球综合的区域管理计划将是理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