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避孕正在研发中,但仍面临障碍

一位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直在开发男性避孕药的科学家表示,安全、可逆和负担得起的选择是可能的

Illustration of sperm cells on blue background.

以下文章经许可转载自 The Conversation,这是一个报道最新研究的在线出版物。

在罗诉韦德案被推翻之后,为所有人开发更多避孕选择变得更加重要。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工作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女性和可以怀孕的人有许多有效的避孕方法,包括口服药片、贴片、注射剂、植入物、阴道环、宫内节育器和绝育。但对于男性和产生精子的人来说,选择有限。两种选择,体外射精和避孕套,都具有较高的失败率。体外射精的失败率约为 20%。避孕套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失败率仅为 2%,但根据人们通常的使用方式,失败率会上升到 13%。输精管结扎术的失败率低于 1%,但它们需要微创手术,并且被视为永久性避孕方法。输精管结扎术和体外射精都不能预防性传播感染。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引入“无刀输精管结扎术”以来,还没有出现新的男性避孕方法。我和我的团队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直在开发男性避孕方法。我相信,新的安全、可逆和负担得起的避孕选择可以帮助男性参与并与伴侣分担避孕责任,并降低意外怀孕的几率

承担计划生育的责任

一项2017 年的调查发现,在 18 至 44 岁的 1,500 名男性中,超过 80% 的人希望阻止伴侣怀孕,并认为他们有共同或单独的避孕责任。

对避孕套不满意的男性更有可能使用体外射精作为避孕方法,或者从不使用避孕措施。然而,在对避孕套不满意的男性中,87% 的人对新的男性避孕方法感兴趣。这相当于美国估计有1700 万男性正在寻找新的避孕方法以防止意外怀孕。

同样,一项 2002 年对四大洲九个国家 9,000 多名男性进行的调查发现,超过 55% 的人愿意使用新的男性避孕方法。重要的是,一项 2000 年在三大洲进行的调查发现,98% 的女性会信任她们的伴侣使用男性避孕方法。

男性避孕的障碍

对新的男性避孕药的强烈兴趣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自 80 年代以来没有任何新的男性避孕方法。

男性避孕药的开发主要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支持,包括与学术医疗中心合作的世界卫生组织。然而,这些机构通常没有可与制药公司媲美的药物开发基础设施,其项目通常仅由少数人员在临床研究组织的协助下运营。有限的财政资源进一步减缓了开发速度。

制药公司缺乏兴趣也可能在阻碍男性避孕药的开发方面发挥作用,并且有许多可能的原因导致制药行业回避男性避孕药。原因之一包括权衡开发成本和潜在市场的不确定性。其他原因包括不确定谁将分发这些药物以及男性避孕方法获得 FDA 批准的不明确的监管要求。如果发生怀孕,公司也可能担心责任问题。

目前正在开发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几种不同的男性避孕方法。

激素方法通常以涂抹在皮肤上的凝胶、肌肉注射或口服药丸的形式服用。这些方法通常含有睾酮和孕激素。孕激素会抑制控制睾丸的两个垂体激素,睾丸是产生精子的器官。虽然睾丸需要高浓度的睾酮才能产生精子,但睾酮通常包含在激素方法中,以确保其他身体功能有足够的激素水平。与直觉相反,服用睾酮也可能有助于抑制精子生成,因为将循环睾酮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以上会抑制相同的两个垂体激素。添加孕激素会进一步增强对精子生成的抑制。

目前正在开发的激素避孕候选药物正在进行一项第二阶段临床研究,该研究已招募了四大洲的 400 多对夫妇。我担任了该试验在 Lundquist 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这项由Eunice Kennedy Shriver 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人口理事会赞助的研究结果到目前为止很有希望,副作用很小,而且夫妇们发现该凝胶可以接受使用。

我的团队和我也在开发功能类似于睾酮和孕激素的药物,但采用单一化合物。这些药物目前正在进行早期人体测试,作为每日口服药丸或长效注射剂。

非激素方法通常涉及专门针对产生精子的器官以降低精子浓度或功能的药物。非激素药物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疗效,但在开始临床研究以证明人体安全、耐受性和有效性之前,需要进行临床前毒理学结果。其中一些方法正在努力进行第一阶段临床试验。

另一种非激素方法包括可逆地阻断输精管,输精管是将精子输送以进行射精的器官。由男性避孕计划Parsemus 基金会赞助的研究正在测试水凝胶,这是一种保留水分的聚合物,可阻止精子通过输精管。

人们已经准备好接受新的避孕方法。我相信,学术界、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和制药部门之间的合作可以帮助提供安全、可逆、可接受且所有人都能获得的新的避孕方法。

本文最初发表于The Conversation。阅读原文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