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破坏性疯牛病背后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为什么吃自己同类不是一个好主意。对于牛来说,同类相食与生存或可怕的仪式无关,而完全与经济有关。
第一批所谓的疯牛(这种疾病的正式名称是牛海绵状脑病)于 1984 年在英国被发现。它们可能是几年前因食用源自绵羊、牛和猪身上人们避免食用的部分(如横膈膜、乳房、蹄、脊髓、大脑等)的饲料而感染的。将屠宰动物的磨碎成分分离出来以制造饲料以及肥皂和蜡等其他产品的过程称为炼制,已经存在数百年了。在 20 世纪中叶的英国,炼制需要使用溶剂和数小时的煮沸。这些程序大概可以摧毁可能来自患病生物的任何病原体——包括朊病毒,一种危险的、畸形的蛋白质,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中。
在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价格 резко 上涨,到 1980 年上涨了 10 倍。原油价格高企,加上经济停滞不前,导致炼制商寻求降低能源成本的方法。因此,他们取消了溶剂和长时间加热,而是选择用离心机分离各部分。取消额外的烹饪步骤显然使朊病毒能够存活下来。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或许第一个朊病毒来自一头自发患上这种疾病的牛。或者,绵羊瘙痒症(一种绵羊朊病毒疾病,在英国已经流行了数百年,但似乎不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可能跨物种传播感染了牛。无论如何,随后对受感染的牛进行炼制——然后将由此产生的饲料喂给其他牛作为廉价的蛋白质来源——扩大了疫情的爆发。这种情况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弗雷部落的灾难性事件相呼应:当该部落在 20 世纪初实行同类相食的葬礼仪式时,传播了一种致命的朊病毒疾病,称为库鲁病。
对于英国和其他地方的牛来说——受污染饲料的出口将疾病传播到全球——在法规禁止同类相食的饲料后,疫情有所消退。动物卫生官员去年在全球登记了 125 例病例,低于 1992 年的峰值 37,000 例。这些规则来得太晚,无法拯救大约 200 名感染人类疾病的人——考虑到可能有数千万人吃过疯牛肉,这个数字幸运地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