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质量研究揭示中国科研繁荣的虚假宣传

由于追求快速产出的压力盛行,很少有中国研究人员被视为全球领导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希望到2050年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面临着重大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其研究质量。

美国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超过了美国,这一数据已得到广泛讨论,但其他指标证明庆祝还为时过早。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部的数据表明,尽管在截至2017年的十年间,中国学者在科学引文索引(SCI)中发表的文章数量迅速增长,但每篇文章的平均引用次数仅为9.4次。这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1.8次,按此衡量,中国排名第15位。SCI追踪高影响力期刊上的文章。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关于塑造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屠呦呦因发现一种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而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唯一一位因在中国大陆进行的研究而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与美国甚至日本的研究人员相比,很少有中国“硬科学”的研究人员被认为是其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而后者的产出量要低得多。根据备受关注的中国排名网站Netbig的数据,即使是中国在材料研究、金属研究和化学等旗舰领域的领先实验室或卓越中心,包括隶属于享有盛誉的中国科学院(CAS)的实验室或卓越中心,也没有跻身世界前十名。

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学术研究绩效评估方法重视快速的论文发表和快速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具有长期利益的高质量研究。

过去两年我对中国19位年轻研究人员和科学家的采访证实了他们感受到尽快在SCI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压力。如果他们在作为研究人员的头五年内没有发表至少六篇此类文章,并且没有获得国家级研究资助作为主要负责人,他们几乎没有希望在顶尖大学(更不用说在中国科学院或中国社会科学院)被聘为终身副教授或同等职位。

这些评估系统还导致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包括剽窃、裙带关系、歪曲和伪造记录、贿赂、阴谋和勾结。虽然这些问题并非中国独有,但中央政府要求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QS或泰晤士高等教育等主要全球排名系统中的明确目标,主要是通过在索引期刊上发表文章来实现,这使得中国与众不同。由于机构和个人研究人员都将从提高声誉中获益匪浅,因此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没有受到严厉惩罚,尽管今年5月宣布了实施更严厉制裁的改革。

特别是地方大学,将SCI期刊上的论文发表视为提高声誉、获得更多预算、赢得研究资助和吸引地方政府补贴的一种方式。我对数十名研究人员的采访证实,较小的机构为发表一篇SCI文章直接向个别研究人员支付约1万美元。广州至少有一所大学向作者支付约7万美元的奖励,用于其未来在《自然》《科学》上发表的研究文章的研究。在顶尖大学,一位作者发表一篇SCI文章可以获得约900美元的奖金。

严格控制

中国科学必须服务于经济增长和地缘战略意图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的需求的强迫性,也阻碍了创新科技生态系统的建立。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包括气候变化等问题,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

根据2017年新启动的“双一流”项目获得特别资助的大学和学科,也被期望专注于培养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毕业生。对研究的意识形态控制有所加强,对互联网活动的监控也更加密集。期望大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将习近平的讲话作为指导原则,而没有明确的中国特色机构应展现的定义,这限制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尤其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

2012年对中国大学3000多名全职教师进行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只有31-40岁的教师中只有3%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这是所有年龄组中最低的。我最近在2018年与沈文琴进行的关于中国博士生的全国调查表明,他们中有一半人担心压力过大、工资低、工作不稳定以及研究中评估系统的增加。在“硬科学”中尤其如此。

根据我在2016-2018年对中国大学近400名国际教师进行的单独调查,包括对其中十几人的采访,在来中国大学或研究机构工作的外国科学家稳步增加的情况下,很少有顶级的科学家,尤其是不是在国外出生和受过教育的学者,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当地学者描述的工作环境持谨慎态度。

政府的研究战略应旨在为包括博士生在内的年轻研究人员提供更有利的学术环境和更有希望的职业未来;改革和改进当前评估科学研究的框架;让科学家更自由地与国际同事开展研究;并认识到学术腐败在阻碍中国科学发展方面的作用。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2018年12月12日首次发表

《自然》564, S70-S71 (2018)

doi: 10.1038/d41586-018-07694-2

本文是《自然指数 2018 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一份编辑上独立的增刊。广告商对内容没有影响。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