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暴龙都像 霸王龙 那样拥有短而粗暴的面孔。中国的古生物学家在中国发掘出了一种细长的长吻暴龙的遗骸——并因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鼻子而将其昵称为“匹诺曹雷克斯”。
早期的发现已经暗示了存在长吻暴龙。这项新发现证实,它们不仅存在,而且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恐龙类别。
爱丁堡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布鲁萨特说,匹诺曹雷克斯“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些长吻暴龙是真实存在的”。“它们是不同的品种,生活在恐龙时代的末期。”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布鲁萨特和他的同事,在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吕君昌的领导下,今天在《自然通讯》上报告了这一发现。
匹诺曹雷克斯的正式名称是 虔州龙中华种,这个名字来源于虔州,即中国南方城市赣州的古称。那里的工人在一个建筑工地挖掘出这些骨骼,并将它们送到了当地博物馆。这些化石构成了一只生活在超过6600万年前的单个动物的大部分,包括保存完好的头骨、颈部、脊椎和尾巴。“几乎整个解剖结构都在那里,这对于一种新的暴龙来说真的非常罕见,”布鲁萨特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恐龙的吻部约占其头骨长度的70%,这与蒙古发现的两种 阿利俄拉姆 化石的比例相似。古生物学家一直不确定如何理解 阿利俄拉姆 化石,因为这两个标本都来自幼年动物,导致一些科学家认为,阿利俄拉姆 在童年和青春期有一个长而窄的吻部,但在成年后吻部会变得更宽。 虔州龙 化石属于成年个体,因此证实了一些完全成年的暴龙确实拥有细长的吻部。
在世时,虔州龙 从鼻子到尾巴的长度可达9米——不如 霸王龙 那么大,因此更加敏捷,布鲁萨特说。它可能是当时的顶级掠食者。
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新墨西哥州自然历史和科学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托马斯·威廉姆森说,虔州龙 的长吻使其拥有与肌肉发达的 霸王龙 不同的觅食策略。虔州龙 可能无法发挥出 霸王龙 用来刺穿骨骼的极端咬合力。威廉姆森说,相反,长吻暴龙“可能会用它们更小、更众多、更像刀刃的牙齿来切割它们的猎物”。
在中国发现 虔州龙 和在蒙古发现 阿利俄拉姆 表明,亚洲的恐龙与它们在北美的表亲存在细微但重要的差异,布鲁萨特说。在美洲尚未发现长吻暴龙。
本文经《自然》杂志许可转载。本文于2014年5月7日首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