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从人体中提取并在培养皿中生长的细胞不会无限分裂。每次分裂时,它们的端粒——染色体的末端——都会变短,提供一种分子时钟,在一定次数的倍增后停止它们的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复制性衰老”,它可以防止细胞积累过多的可能使其变成癌细胞的基因突变。大鼠和小鼠细胞没有这种“倒计时”机制,伦敦的研究人员现在表明,至少某些类型的大鼠神经系统细胞几乎可以无限分裂而不会变成癌细胞。
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人员一直不解为什么培养的啮齿动物细胞会停止分裂,尽管它们有一种叫做端粒酶的酶,可以保持它们的端粒长度恒定。但事实证明,原因很可能是这些细胞是在错误的条件下保存的。伦敦大学学院的两个研究小组,由艾莉森·劳埃德和马丁·拉夫领导,今天在《科学快讯》上报道说,从幼鼠中枢神经系统中提取的神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可以无限分裂——在一种情况下持续超过20个月——如果培养基含有或缺乏某些成分,如激素。然而,与癌细胞不同的是,癌细胞也会无限生长但不可阻挡,这些细胞如果受到X射线等损伤,仍然会停止分裂。
为什么人类细胞有一个内置的“分裂时钟”,而一些大鼠细胞似乎缺乏这个时钟?人类比大鼠更大,寿命更长。在它们的一生中,它们众多细胞中的一个更有可能获得足够的突变而变成癌细胞。防止这种恶性转变的一种方法是限制细胞分裂的次数。在大鼠中,这种安全措施可能不是必要的。